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线粒体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植物数据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20

    25

    30

    35

    40

    45

    光照下叶绿体CO2吸收总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黑暗中CO2释放量(mg/h)

    0.60

    0.75

    1.00

    1.50

    2.25

    3.00

    A .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B .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5℃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 . 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D . 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0℃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 1. (2024高一下·岳麓开学考)  图甲是叶绿体模式图,图乙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丙表示在密闭恒温(温度为25℃)小室内测定的a、b两种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光合色素分布在(填名称)上,图乙中A是,它的作用是
    2. (2) 图乙中①表示的过程是。若光照强度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随之减少的物质有(填序号:①C5、②ATP、③NADPH、④C3)。
    3. (3) 根据图丙,对a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klx以上才能使该植物处于生长状态。若a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则图丙中M点的位置理论上会向(选填“左”“左下”“右”或“右上”)移动。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 黑白瓶法可用于研究赛里木湖中浮游植物生产量,所用白瓶完全透光,黑瓶不透光。用若干个黑白瓶,装入某湖泊一定水层的1L 湖水后密闭,进行实验测试,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光照强度下白瓶24小时后的溶解氧可表示浮游植物的总生产量 B . 瓶中生物2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为 7mg C . a光照下不能满足瓶中生物对氧气所需量 D . a光照下白瓶中生物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 下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净吸收速率与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浓度为a时,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 适当增大光照强度,a点将向右移动 C . 甲乙同置于一个透明密闭钟罩,在适宜光照下,甲植株的生长最先受到影响 D . 浓度为b时,甲植物、乙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
  • 1. (2024高一下·株洲开学考)  下图甲表示某植物的某种生理活动,下图乙表示该植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吸收O2和释放O2的状况,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图甲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其中a表示,b表示,a的作用是
    2. (2) 当突然停止光照,图甲中c的含量短时间内将(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 (3) 图乙中A点时,该植物生理活动的特点是。A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4. (4) 若图乙是CO2浓度为0.1%条件下测得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CO2浓度升到0.3%时,A点向移动。
    5. (5) 图乙中D点时,该植物产生的氧气量是
  • 1. (2024高一下·雷州开学考)  某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min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0~5min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2. (2) 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3. (3) 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这个结果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即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
    4. (4) 加入NaHCO3溶液后,植物光合作用平均每分钟产生mol的氧气。
  • 1. (2024高一下·崇阳开学考)  沃柑果皮易剥,汁多香甜,深受喜爱。现将沃柑幼苗置于密闭的容器中,测量其CO2的吸收量与光照强度、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时该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B . 与17℃相比,22℃条件下植株的呼吸速率更小 C . 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 . C、D两点,植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相同
  • 1. (2024高一下·长沙)  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红薯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根储存。下图是马铃薯和红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在一定浓度的CO2和30℃条件下(细胞呼吸最适温度为30℃,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测定马铃薯和红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

    红薯

    1

    3

    11

    5

    马铃薯

    3

    9

    30

    12

    1. (1) 马铃薯下侧叶片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化为,同时氧化H2O产生O2
    2. (2) 为红薯叶片提供C18O2 , 块根中的淀粉会含18 O,请写出元素18 O转移的路径(用图中相关物质的名称及箭头表示)。
    3. (3)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叶绿体内部有一些颗粒,它们被看作是叶绿体的“脂质仓库”,其体积随叶绿体的生长而逐渐变小,可能的原因是
    4. (4) 为了验证光合作用产物以蔗糖的形式运输,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植物,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结果发现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小根、小茎现象,其原因是。研究发现蔗糖可直接进入液泡,该过程为逆浓度梯度运输,与该跨膜运输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
    5. (5) 25℃条件下测得红薯光补偿点会(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klx;30℃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红薯和马铃薯固定CO2量的差值为
  • 1. (2024高一上·长沙期末)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各自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下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其中Ⅰ~ Ⅶ代表物质,①~⑤代表过程。

      

    1. (1) 图中Ⅰ~Ⅶ代表同种物质的是
    2. (2) 现有一种酶,可能参与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且已知其依赖还原氢的存在才能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了图中①~⑤中的过程。
    3. (3) 空气中的 CO2浓度由 0.03%增加到 1%,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5含量和C3含量、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分别是
    4. (4) 为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率问题,研究小组取该植物大小相似的叶片,进行分组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相等,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光照1 h(光照强度相等),再测其重量的变化。得到如下的结果:

      组別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mg)

      -2

      -3

      -4

      -5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2

      注:“一”表示减少重量.“一”表示增加重量

      假如叶片的重量变化只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则二氧化碳固定量最多的是第组叶片.在:29℃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mg。

  • 1. (2024高一下·恩施开学考) 下图中,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间、叶绿体与线粒体间的气体交换,图乙表示在最适CO2浓度下及温度为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丙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释放CO2的总反应式为:,产生CO2的场所是
    2. (2) 图甲中c结构代谢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所需的酶分布于
    3. (3) 若该植物的叶肉细胞处于图甲所示状态,则此时光照强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乙曲线中B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已知光合作用中水在类囊体膜上被分解,O2在类囊体膜内表面形成,则一分子O2生成后进入相邻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需穿过层生物膜。
    4. (4) 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则将温度调整为25℃,图乙中的A点往(填“上”或“下”)移动,B点往(填“左”或“右”)移动。
    5. (5) 图丙中在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与D点相比,C点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填“较低”“相等”或“较高”)。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