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上·湖北期末) 下图是在20℃条件下,A、B两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光照强度为8klx时,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相等 B . 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A、B两植物产生ATP的场所不同 C . 较长时间的连续阴雨环境中,A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 D . 升高环境温度,A、B两植物光合速率都增大
  • 1. (2024高一上·涟源期末) 如图是在适宜温度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测定的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点时两者的总光合速率相等,有机物积累速率也相等 B . 在b1点时,①植物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能产生ATP与NADH C . 在b2点时,②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不相等 D . 若适当提高环境中CO2浓度,图中b1和b2均会向右偏移
  • 1. (2024高一上·涟源期末) 下图为绿色植物部分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中 B . 过程①产生NADH,过程③消耗NADPH C . 若叶肉细胞中过程②速率大于过程③,则植物干重不一定增加 D . 过程③中ATP 的合成与吸能反应相联系,过程④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 1. (2024高一上·郴州期末)  在密闭环境中不同条件下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分别用图甲、乙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A点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 . 由图甲可以判断,呼吸作用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最适温度 C . 图乙植物在B时刻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 . 经过一昼夜,图乙的植物基本上没有积累有机物
  • 1. (2024高一上·永州期末)  为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某种植物1cm2叶片的质量(均指有机物)变化,实验时将叶片先黑暗再光照分别处理1小时,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记录得到如下实验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温度(℃)

    处理后与黑暗处理前相比的质量变化(mg)

    黑暗处理1小时

    光照处理1小时

    13

    -1

    2

    14

    -2

    3

    15

    -3

    2

    16

    -4

    1

    A . 通过黑暗处理可测出不同温度条件下该叶片的呼吸速率 B . 在14℃~16℃,该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 C . 温度在16℃时该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最大 D . 13℃时该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比15℃时的小
  • 1. (2024高三上·湖南期末)  科学家用非转基因水稻和转Z基因水稻为实验材料,分别喷施蒸馏水、一定浓度的寡霉素和一定浓度的NaHSO3 , 24h后进行8h的干旱胁迫处理,测得胁迫前后水稻光合速率如下表所示。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酶的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胁迫前

    胁迫后

    非转基因水稻

    1组

    喷施蒸馏水

    16.31

    5.93

    2组

    喷施一定浓度的寡霉素

    11.27

    4.51

    3组

    喷施一定浓度的NaHSO3

    18.29

    9.43

    转Z基因水稻

    4组

    喷施蒸馏水

    18.37

    12.14

    5组

    喷施一定浓度的寡霉素

    16.03

    10.98

    6组

    喷施一定浓度的NaHSO3

    20.34

    16.81

    1. (1) ATP合酶能催化合成ATP的作用机理是。寡霉素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部位分别是
    2. (2) 实验中实际测得的光合速率是净光合速率,若要获得水稻的总光合速率,还需要
    3. (3)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喷施NaHSO3能够;植物吸收的NaHSO3中的S元素可用于合成等(至少答出1种)生物大分子。
    4. (4) 研究发现,一种名为Steptomyces-d-m的土壤放线菌能产生大量的寡霉素,推测(填“非转基因”或“转Z基因”)水稻更能适应富含Steptomyces-d-m的土壤,判断的依据是
  • 1. (2024高三上·长沙期末) 樱桃品种“早大果”属于早熟的优良品种。在温室大棚栽培条件下,科研人员以三组长势一致的“早大果”植株为材料进行研究。

    组1:测得8:00~18:00光合有效辐射(PAR)、环境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如图甲;组2:测得PAR对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曲线如图乙;

    组3:测得环境CO2浓度对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曲线如图丙。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樱桃的净光合速率可用速率来表示。实验数据需经多次测定后取平均值,其目的是
    2. (2) 图甲中的因变量是。8:00~11:00期间大棚中CO2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3. (3) 图甲中,PAR的峰值约为(μmol·m-2·s-1);图乙的Pn达到最大时所对应的最低PAR约为(μmol·m-2·s-1)。综合分析可知,单独提高可提高大棚樱桃的Pn,其中提高对提高樱桃的Pn效果更好。
  • 1. (2024高一上·衡阳期末)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某光照强度下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下图A所示,其中CO2缓冲液可以吸收或提供CO2 , 保证瓶中CO2浓度稳定)。

    1. (1) 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使该实验的数据更加准确,应增加一组进行对照,与A图的区别是:。如果要测出该植物总光合速率,还应该增加一组实验,与A图的区别是:
    2. (2) 兴趣小组又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B图所示曲线。

      ①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②装置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间是B图点(填字母)。

    3. (3) e与f相比,e点时刻C3的合成速率
    4. (4) 图C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不考虑光照对温度的影响,那么植物在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个单位的CO2
  • 1. (2024高一上·衡阳期末)  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利用15N标记某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 B . 给水稻提供14CO2 , 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 CO214C3一(14CH2O) C . 给水稻提供14CO2 . 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14C2H5OH D . 小白鼠吸入18O2 , 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O
  • 1. (2024高一上·宁乡市期末)  将长势相同的番茄幼苗随机分成若干组,置于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测其干重变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34℃时,该番茄幼苗光照1h的净光合速率为5mg/h B . 图示七个温度中,该番茄幼苗在30℃时的总光合速率最大 C . 若在26℃条件下,暗处理1h,再光照2h,则光照后与暗处理前干重变化应为+8mg D . 30℃处理24h条件下,若其他条件适宜,则该番茄幼苗的光照时间大于8h才能维持正常生长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