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盐城期末) 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 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变化如下图。

    1. (1)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原生质层是指。在研究该过程时,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此细胞器的功能是
    2. (2) 图中A→B段该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填“逐渐增强”或“逐渐减弱” 或“基本不变”)。从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特点上讲,该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3. (3) 1min 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液体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原因是 。2min后,处于2mol·L-1 的乙二醇溶液中细胞的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过程称为
    4. (4) 若该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1mol·L-1~2mol·L-1之间,要用实验估测一下其细胞液浓度,可配制的蔗糖溶液(精确到0.2mol·L-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该植物细胞分别浸泡到各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则该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应该处于之间。
  • 1. (2023高一上·盐城期末) 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将 A、B两种植物的成熟叶片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其实验前重量与实验后重量之比,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甲浓度的条件下,A植物细胞的液泡体积变大 B . 乙浓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C . 两种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B<A D . 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戊>丁
  • 1. (2023高一上·盐城期末)  图1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一种渗透作用装置。图3是另一种渗透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这两个装置所用的半透膜都不能让蔗糖分子通过,但可以让葡萄糖分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图1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则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B . 图2中,若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则平衡后A 侧液面与B侧液面一样高 C . 图3中,若每次平衡后都将产生的水柱h移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h将会越来越小 D . 图3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Ma>MA , 达到平衡后Ma>MA
  • 1. (2023高一下·黔西期末) 透析袋通常是由半透膜(蛋白质、淀粉等物质不能透过)制成的袋状容器。现将3%的淀粉溶液装入透析袋,再放于清水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0min后,会发现(    )

    A . 透析袋胀大 B . 试管内液体浓度增大 C . 透析袋缩小 D . 透析袋内液体浓度增大
  • 1. (2023高二下·怀仁期末)  下列对柱形图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若图示为组成活细胞的四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则元素d最可能表示O元素 B . 若图示为四种不同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则细胞吸水能力大小为:a>b>c>d C . 若图示为四个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则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生态系统 D . 若a、b、d为不同植物细胞液的浓度、c为KNO3溶液,则d细胞最先发生质壁分离
  • 1. (2023高二下·怀仁期末) 以下各项结论,质壁分离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A . 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 .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 . 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D . 溶质分子进出植物细胞的方式
  • 1. (2023高二下·忻州期末)  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其细胞液渗透压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t1时,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渗透压可能和外界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B . 洋葱表皮细胞膜上可能存在运输K+的载体蛋白
    C . t1~t2时,水分子进入洋葱表皮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D . 若KNO3溶液浓度升高,则曲线变化趋势可能与图中的不符
  • 1. (2023高三上·江苏期末) 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必须与周围环境发生物质交换,与此同时会发生气体交换。图1是保卫细胞中蔗糖、K+和苹果酸的渗透调节主要机制,图中①~③代表质膜上不同的膜蛋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 (1) 适当降低蒸腾速率以减少水分损耗,在生产实践上是有意义的。但人为地过分抑制蒸腾作用对植物反而是有害的,因为蒸腾作用在生命活动中具有等重要意义。

      ①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②蒸腾作用有助于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③蒸腾作用有助于有机物的吸收和运输 ④蒸腾作用有助于降低叶片的温度

    2. (2) 蒸腾作用的常见指标之一是蒸腾比率(TR),即植物蒸腾作用丧失水分与光合作用同化C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强光和高温下,C3植物的TR(选填“大于”“小于”或“无法判断”)C4植物。

      图2

    3. (3) 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通道。双子叶植物表皮上的气孔由两个肾形保卫细胞构成(图2),当保卫细胞渗透压(选填“变大”或“变小”)时细胞失水收缩,由于较薄的细胞外壁(靠近表皮细胞一侧)易于收缩而向内收缩,但微纤丝长度相对稳定,于是保卫细胞内壁内移,导致气孔导度(选填“变大”或“变小”)。
    4. (4) 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是含有叶绿体,但体积小、数目少,基粒发育不良,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少量糖类物质。气孔导度改变主要受保卫细胞液泡的渗透压调节:

      ①保卫细胞质膜上ATP驱动的质子泵将H+泵到细胞外,导致保卫细胞质膜(选填“去极化”或“超极化”),驱动K+从表皮细胞经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钾通道进入保卫细胞,再进入液泡,导致气孔张开。K+进入细胞的同时还伴有少量Cl- 的进入,其主要意义是

      ②保卫细胞中含高浓度的磷酸烯醇丙酮酸(PEP),研究发现,影响气孔开关的因素也影响PEP羧化酶的活性。保卫细胞中CO2固定产物有等,气孔开放时保卫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会 (选填“增多”或“减少”)。

      ③蔗糖也是气孔运动的渗透调节物质之一,由图分析其来源主要有

      a. 叶绿体内暂时储存的淀粉水解产生

      b. 卡尔文循环生成

      c. 叶肉细胞卡尔文循环生成并转运进入保卫细胞

      ④欲研究K+和蔗糖在白天气孔开放过程中,对保卫细胞渗透作用的调节是否有一定的顺序性,简述实验设计思路:

  • 1.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如图1甲是渗透装置示意图,图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水分子由B进入A的速率逐渐减小 B . 图乙中①②③组成的结构相当于图甲中的半透膜 C . 图乙中③⑤具有流动性,但是没有选择透过性 D . 图乙中④的渗透压一定大于②的渗透压
  • 1.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下图所示为平衡时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半透膜不允许二糖、蛋白质通过,允许单糖通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平衡时水分子进出漏斗的速率相等 B . 平衡时漏斗中溶液浓度高于烧杯中溶液浓度 C . 若向漏斗中加入少量蔗糖酶,最终两液面相平 D . 若向漏斗中加入少量蔗糖分子,漏斗液面将上升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