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上·和平期末) 如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 B . 图乙中液面不能一直上升的原因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C . 图丙中③④⑤组成原生质层 D . 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
  • 1. (2024·高三上期末·潮州)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更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近几年,我市相关部门对枫江流域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治理后水质明显提高,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科研人员采集水样,分别放入不同生物并检测水体中多项指标,结果如下表。

      生物

      毒素含量ug/L

      铵盐吸收率

      有机物去除率

      硅藻

      0.11

      51%

      0

      蓝细菌

      0.56

      79%

      0

      红假单胞光合菌

      0

      85%

      93%

      在治理污染时,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原理。表中红假单胞光合菌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2. (2) 我国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结合当地半湿润半干旱的特点,通过引入适合该地区的华北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等主要树种,提高了造林的成功率,使塞罕坝林场由高原荒丘变成万顷林海。塞罕坝林场第一代建设者在治理沙漠的过程中,应选择根系较发达、根部细胞细胞液浓度较(填“大”或“小”)的植被。在荒漠变林海的过程中,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有效降低虫害的发生率,其原理是:
    3. (3) 我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达到“碳中和”时,图中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理由是

  • 1. (2024高一上·安徽期末) 图甲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糖溶液,半透膜上有图甲中的蛋白质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葡萄糖的运输可以用图乙中的曲线M表示 B . 图甲中乳酸和葡萄糖跨膜运输均与氧气浓度有关 C . 图丙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 D . 葡萄糖和乳糖的运输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 1. (2024高一上·安徽期末) 如图A为两个渗透装置,溶液a、b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但蔗糖分子不能),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图B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如果a、b是蔗糖溶液,则过一段时间装置1中的液面高于装置2 B . 如果a、b是葡萄糖溶液,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状态后装置1和2的液面一样高 C . 图B中的细胞可能在吸水也可能在失水 D . 图B中的⑥⑦⑧构成原生质层
  • 1. (2024高一上·佳木斯月考) 如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由图甲可知,实验开始时b侧溶液浓度大于a侧,液面不再升高时,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B . 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内溶液的吸水能力逐渐下降 C . 图丙中③④⑤组成的结构相当于图甲中的c D . 如果图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
  • 1. (2024高一上·武汉期末) 红细胞在蔗糖溶液①中处理一段时间后,细胞皱缩,随后将其放在蔗糖溶液②中,细胞体积进一步减小,接着用蔗糖溶液③处理,细胞体积增大,较细胞初始状态明显膨胀,假设在处理过程中细胞和蔗糖溶液间没有溶质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处理前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高低为①>②>③ B . 三种蔗糖溶液处理后细胞内外浓度均相等 C . 处理后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高低为③>②>① D . 比较细胞液的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 1.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如图A为两个渗透装置,溶液a、b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但蔗糖分子不能),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图B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如果a、b是蔗糖溶液,则过一段时间装置1中的液面高于装置2 B . 如果a、b是葡萄糖溶液,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状态后装置1和2的液面一样高 C . 图B中的细胞可能在吸水也可能在失水 D . 图B中的⑥⑦⑧构成原生质层
  • 1. (2024高一上·荆门期末)  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1) 如果将这两种细胞分别放入蒸馏水中,甲细胞的变化是,乙细胞的变化是
    2. (2) 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乙,发现其对Na+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3. (3) 甲图所示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填编号),图乙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有(填序号),图乙细胞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填序号)。
    4. (4) 如果乙图所示的细胞是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提供含放射性同位素15N的氨基酸作为合成胰蛋白酶的原料,则15N依次出现的结构是(填编号)。
    5. (5)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主要与图中的(填序号)等细胞器的功能有关。
  • 1. (2024高一上·荆门期末)  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③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④绿色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ATP的量大于呼吸作用合成的ATP的量

    ⑤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不消耗ATP

    A . 0项 B . 1项 C . 2项 D . 3项
  • 1. (2024高一上·东台期末)  某同学为验证膜的通透性(单糖能透过、二糖不能透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实验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齐平。等一段时间后,在漏斗中加入蔗糖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未加蔗糖酶时,稳定后半透膜两侧仍有浓度差 B . 加蔗糖酶后,漏斗内液面会逐渐升高最后稳定 C . 加蔗糖酶后,当漏斗液面高度不再变化,半透膜两侧仍有高度差 D . 未加蔗糖酶时,漏斗内液面逐渐升高,且上升的速率不断变慢,最后不再升高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