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兴文开学考)  下图甲是渗透现象示意图;图乙是几类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图丙表示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受能量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渗透装置达到渗透平衡之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相等 B . 图乙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 . 蛋白质通过胞吞或胞吐进出细胞,其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D . 图丙中,限制b点物质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
  • 1. (2024高一上·东台期末) 非洲疟疾高发地区的人群中,红细胞的形态有圆饼状和镰刀状。下列有关人体内红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镰状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异常,运输氧的能力弱 B . 成熟的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处于不断的更新中 C . 红细胞主要依靠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水分子 D . 细胞膜两侧无浓度差时,渗透作用仍能发生
  • 1. (2024高一上·东台期末) 取一定数量的猪红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猪红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为(    )
    A . B . C . D .
  • 1. (2024高一上·茂名期末)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的。图甲是某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其中溶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图乙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图甲分析,该渗透装置中的漏斗液面上升,发生此现象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备半透膜,二是。最终达到渗透平衡时,溶液S1的浓度溶液S2的。
    2. (2) 已知图乙所示植物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该植物细胞的(填序号)相当于图甲中的半透膜。发生质壁分离除了具备图甲渗透装置的条件,还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3. (3) 若将某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该植物细胞发生的现象是。已知该植物细胞在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过程中,其吸水能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在下图中画出大致变化趋势(以初始状态的相对吸水能力为1)。
  • 1. (2024·常州期末)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双缩脲试剂A液浓度不变,B液进行适度稀释,即可用于鉴定还原糖 B . 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C . 当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时,渗透作用会一直进行至两侧浓度差为零 D . 用酸性重铬酸钾处理某样液时呈灰绿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含有酒精
  • 1. (2024高一上·毕节期末)  在用蔗糖溶液和清水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某同学依次观察到如图甲、乙、丙三种状态,甲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初始状态,乙和丙是细胞的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的状态。将A、B两块(重量相等)处于初始状态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相同时间后,重量变化如图丁。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选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有(答出两项即可),该同学的实验观测指标有(答出两项即可)。
    2. (2) 在图甲、乙、丙细胞中,细胞壁对原生质层的挤压程度最大的是,乙、丙中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①处液体为
    3. (3) 在图丁中,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在a浓度下,A块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填“变大”“变小”或“未变”)。
  • 1. (2024高一上·黔东南期末) 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的水可以从细胞外吸收而来,也可以通过自身代谢产生。高等动物体内,水的流动可以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水在常温下维持液体状态,具有流动性,这与水分子之间靠(填化学键名称)结合有关。
    2. (2) 在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水的合成又有水的消耗,其中水的消耗发生在有氧呼吸的阶段,水的合成发生在(填场所)。
    3. (3) 研究表明,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的方式进出细胞的。
    4. (4) 请利用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设计实验将标签丢失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区分开。简述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实验思路:

      实验现象及结论:

  • 1. (2024高一上·期末)  血液透析膜是一张布满小孔的薄膜,膜两侧溶液中的水分子和小分子溶质可以透过膜,但大分子溶质(如胰岛素等蛋白质)不能通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配制的透析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无机盐 B . 透析装置中的血液流向与透析液相反,有利于物质交换 C . 经充分透析,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浓度小于透析液 D . 血液中的胰岛素不会进入透析液,因此透析后无需补充胰岛素
  • 1. (2024高二上·北京期末) 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表皮。脱落酸(ABA)可通过特定的信号转导途径调节气孔的开放程度,机制如图。已知细胞质基质中Ca2+的浓度在20〜200mnol/L之间,液泡中及细胞外Ca2+的浓度通常高达1mmol/L.(注:每个保卫细胞同存在“ROS”途径和“IP3 , cADPR”途径)

    1. (1) 由图可知,ABA与ABA受体结合后,可通过ROS、IP3等信号途径激活上的Ca2+通道,使Ca2+方式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的增加,促进了K+及Cl-流出细胞,使保卫细胞的渗透压降低,保卫细胞(填“吸水”或“失水”),气孔关闭。
    2. (2) 有人推测,ABA受体有胞内受体和细胞膜上受体两种,为探究ABA受体位置,研究者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一

      实验二

      步骤一

      培养叶片下表皮组织

      培养叶片下表皮组织

      步骤二

      向培养液中添加同位素标记的ABA

      向保卫细胞内直接注射足以引起

      气孔关闭的一定浓度ABA

      步骤三

      检测  

      检测气孔开放程度

      实验结果

      细胞膜表面放射性明显强于细胞内,气孔关闭

      气孔不关闭

    3. (3) 据实验一、二推测ABA受体只位于细胞膜上,但有人认为直接注入细胞的ABA可能被降解,导致气孔不关闭。因此设计了两种防降解的“笼化ABA”,光解性“笼化ABA”能在紫外光作用下释放有活性的ABA,非光解性“笼化ABA”则不能。

      实验三

      Ⅰ组

      Ⅱ组

      步骤一

      培养叶片下表皮组织

      步骤二

      将i  显微注射入保卫细胞内

      将ii  显微注射入保卫细胞内

      步骤三

      用iii  照射保卫细胞30s

      步骤四

      检测气孔开放程度

      实验结果

      气孔关闭

      气孔不关闭

      综合实验一、二、三结果表明,ABA受体位于

    4. (4) 植物在应答ABA反应时能产生一类磷脂一S1P(如图所示)。为检验“S1P通过G蛋白起作用”的假设,用ABA处理拟南芥G蛋白缺失突变体保卫细胞,检测气孔开放程度的变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和修订
  • 1. (2024高一上·和平期末) 如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 B . 图乙中液面不能一直上升的原因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C . 图丙中③④⑤组成原生质层 D . 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