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滨藜是一种耐盐植物,当处于高盐环境中时,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促使Na+进入液泡;同时激活S蛋白,将Na+排出细胞,从而使细胞质中Na+的浓度恢复正常水平,缓解蛋白质变性。其耐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Na+通过N蛋白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 . Na+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不与通道蛋白结合 C . S蛋白激活过程受到抑制会影响滨藜的耐盐能力 D . 与普通植物相比,滨藜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对较低
  • 1. (2024高三下·湛江模拟) 与植物体内色素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 B . 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渗透失水过程中,液泡中颜色加深 C . 光敏色素是分生组织中含量高的色素-蛋白复合物 D . 光敏色素主要通过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接受光信号
  • 1. (2024高三上·徐州期末) 利用反渗透技术进行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反渗透是指利用压力使高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但其他物质不能通过的技术,如图为反渗透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不需要消耗ATP,但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 . 若不施加人为压力,则水分子只能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移动 C . 若液面处于图中状态时,去掉人为压力,则两侧液面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D . 两侧液面高度持平时,施加人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侧溶液渗透压差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 1. (2024高一上·海安期末)  质壁分离法与小液流法均可测定植物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请回答:
    1. (1) 质壁分离法: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图1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2是某同学观察某浓度蔗糖溶液中洋葱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拍摄的显微照片。

      ①质壁分离中的“质”是指结构。步骤A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②用打孔器取叶片时应避开大的叶脉,这属于对实验变量的控制。

      ③据图2可知,此蔗糖溶液浓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洋葱细胞液浓度。④把同一紫色洋葱表皮剪成小块,依次等量放入7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并记录如下表。

       

      1

      2

      3

      4

      5

      6

      7

      蔗糖溶液浓度/mol·L-1

      0.2

      0.3

      0.4

      0.5

      0.6

      0.7

      0.8

      质壁分离细胞占比/%

      0

      0

      15%

      40%

      80%

      90%

      100

      该洋葱表皮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为

    2. (2) “小液流法”:取12支试管分成甲、乙两组编为1~6号,向两组相同编号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迅速塞紧试管。将60片黑藻叶片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加入甲组的6支试管中,塞紧试管。放置20min期间多次摇动试管。再向甲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微量甲烯蓝粉末(忽略对蔗糖浓度的影响)充分摇匀。用毛细吸管从甲组试管中吸取少量蓝色溶液,滴入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中部,观察蓝色小滴的升降情况(如图3)并记录。

      ①将植物细胞放入甲组溶液中,会发生水分交换。如果植物细胞液浓度高,植物细胞会吸水使甲组溶液浓度(填“增大”或“减小”)。吸取甲组中少量蓝色溶液滴入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中部,蓝色液滴会(填“上升”或“下降”)。

      ②加入蔗糖溶液后迅速塞紧试管的目的是

      ③实验结果显示蓝色小滴在蔗糖溶液浓度为0.15mol·L-1时下降而0.20mol·L-1时上升。若要进一步估测黑藻细胞液浓度,应该

  • 1. (2024高一上·海安期末)  人红细胞一生往返于动脉和静脉几百万次,行程约480km而不破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与氧充分接触,起到运输氧的作用 B . 成熟的红细胞不具备细胞核与细胞器,是理想的研究质膜的材料 C . 人体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减少都可以导致贫血 D . 将人红细胞放入生理盐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将会吸水膨胀
  • 1. (2024高三下·长沙月考)  如图所示为平衡时的渗透装置,单糖可以通过半透膜,而二糖不能通过半透膜,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达到如图所示的平衡时,蔗糖溶液甲的浓度高于乙 B . 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减小 C . 若向漏斗中加入与甲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 D . 向烧杯中加入少量蔗糖酶,平衡时m将增大
  • 1. (2024高一上·涟源期末)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在根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单向的 B . 利用台盼蓝染色剂判断细胞的死活时,活细胞会被染液染成蓝色 C . 当动物细胞内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时候,细胞会吸水膨胀 D . 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与烧杯内溶液浓度相等
  • 1. (2024高一上·长沙期末)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膜和液泡膜都相当于半透膜 B . 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C . 甘油、乙醇等分子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D .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 1. (2024高一上·郴州期末)  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等问题。盐碱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粮食安全有着特殊意义。目前正从治理盐碱地、让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更多耐盐碱作物、让作物向适应盐碱地的方向转变。研究耐盐藜麦的叶片结构后发现,其表皮有许多盐泡细胞,该细胞体积是普通表皮细胞的1000倍左右,里面没有叶绿体,Na+和Cl-在盐泡细胞的转运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盐碱地上大多数作物很难生长,主要原因是,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
    2. (2) 据图推测,藜麦的耐盐作用机制是将Na+和Cl-运送到表皮盐泡细胞的(细胞器)中储存起来,从而避免高盐对其他细胞的影响。
    3. (3) 如表为藜麦表皮盐泡细胞和其他几种普通植物的叶肉细胞膜上部分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其中(填下列选项字母)更可能是藜麦表皮盐泡细胞,理由是

      组别/蛋白种类

      A

      B

      C

      D

      Na+载体蛋白

      8

      12

      5

      11

      Cl-载体蛋白

      2

      6

      4

      6

      葡萄糖转运蛋白

      38

      28

      66

      68

  • 1. (2024高一上·郴州期末)  下列对细胞中物质含量变化及其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值变大,生命活动增强 B . 细胞渗透吸水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C . 运动员在百米冲刺时,细胞呼吸CO2释放量/O2吸收量的值变大 D . 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