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上·娄底月考)  某地创新发展“稻+虾”综合种养的立体生态农业,实现“一田两用、一季双收”,助力群众经济收入。小龙虾的主要食物是稻田中的杂草,但也食用水稻幼苗,有挖洞筑巢的习性,且在稻田中会将土壤里的种子翻出、破环幼芽生长。农业技术人员建立稻虾共作的田间工程(如下图)、通过挖掘环形沟环绕稻田,为小龙虾提供繁殖和栖息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与食用蔬菜相比,食用小龙虾会增加生态足迹 B . 投放小龙虾时应该尤其注意小龙虾的投放时机 C . 稻虾共作可降低杂草的种群密度,减弱其与水稻的种间竞争 D . 该模式中充分利用小龙虾的粪便可减少化肥的使用,这遵循整体原理
  • 1. (2024高二上·浏阳期末)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该县受损严重。地震后的修复需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地震后的灾区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潮汐能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B . 该地区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协调原理 C . 地震后灾区合理密植农作物主要是通过提高作物对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 D . 灾区推广“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可使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 1. (2024高二下·南海月考)  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迹。下列可能会增大生态足迹的生活方式是(    )
    A . 使用一次性筷子 B . 纸张双面使用 C . 休息时关闭电脑 D . 践行垃圾分类
  • 1. (2024高二下·惠州月考) 生态足迹是指现有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B . 食用肉类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更大 C . 碳足迹是生态足迹的组成部分,开发新能源可以增大碳足迹 D .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但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就小
  • 1. (2024高二下·兴文开学考)  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被隔断成碎片,影响着生物种群的发展。科研人员分别设置了若干个样地,调查不同破碎生境中某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得到如表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境碎片类型

    个体数/只

    幼年

    成年

    老年

    合计

    5公顷碎片

    21

    9

    3

    33

    15公顷碎片

    57

    17

    8

    82

    连续森林

    45

    22

    26

    93

    A . 5公顷生境碎片中,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为6.6只/公顷 B . 15公顷生境碎片中,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增长型 C . 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D . 生境破碎导致生物的进化方向不同,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
  • 1. (2024高二上·期末)  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和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B . 生态足迹的大小只取决于人口规模 C .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 . 建设生态农业等措施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 1. (2023高二下·遵义期末)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出自《庄子·齐物论》,现喻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应和谐相处。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周末返校时搭乘公交车属于低碳交通,能使人类的生态足迹减小 B . 对濒危野生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是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C . 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D .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 1. (2023高二下·蚌埠期末) 近几年来,某软件推出一项功能,即用人们每天走路的步数在软件上兑换“能量”,再用一定量的“能量”在现实生活中转换为栽种一颗小树苗,使人们在加强自身锻炼的同时,又能为改善自然环境贡献力量。减少开车,节约用纸,使用清洁能源等都是现代环保措施的重要方式。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多走路,少开车,低碳出行,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B . 减少生态足迹可减小对环境资源的压力 C . 环境污染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进行恢复 D . 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1. (2023高二下·蚌埠期末) 科学家统计了1961~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地球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足迹越大,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越大 B . 若全球生态赤字持续扩大,可能会造成生态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C . 降低肉食类食物比例,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减小生态足迹 D . 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 1. (2023高二下·吕梁期末)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建立“无废弃物生态农业”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与绿色出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B . 建立“无废弃物生态农业”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 . 在植树造林时,需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 D . 建立生态农业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减少人类的生态足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