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鹤山月考)  黑嘴鸥是迁徙鸟类,为全球性濒危野生动物,因其种群数量极为稀少且行动迅捷隐秘,生态学家对其生活习性及繁殖习惯知之甚少。研究者在本年度洞庭湖湿地公园观鸟节中,对黑嘴鸥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黑嘴鸥种群数量为42只,其中雄鸟6只,并在其粪便中发现了螃蟹和虾等甲壳类动物残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标记重捕法是该湿地公园内黑嘴鸥种群数量统计的最佳方法 B . 由上述调查数据可判定未来一段时间该黑嘴鸥种群出生率会下降 C . 为更好地保护黑嘴鸥,应当将黑嘴鸥迁入人工繁育基地进行繁殖 D . 螃蟹和虾等甲壳类动物属于影响黑嘴鸥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 1. (2024高二下·鹤山月考)  蝗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蝗灾爆发时,蝗虫聚集、迁飞、暴食等特征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少量蝗虫聚集后能释放信息素4VA,促使更多的蝗虫聚集,进而释放更多的信息素4VA。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信息素4VA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蝗虫通过释放信息素4VA聚集的过程属于(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2. (2) 蝗灾爆发早期,其种群数量可呈现“J”形增长,其原因是。人们利用鸡、鸭捕食蝗虫能有效减轻蝗虫带来的危害,这种做法提高了蝗虫种群的从而控制其数量,这种防治方法属于
    3. (3) 羊草和针茅是两种常见的牧草。为了解草原植被类型与蝗虫爆发的关系,将相同数量的跳蝻(蝗虫幼虫)置于样地,统计跳蝻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发育历期指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所经历的时间),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更容易爆发蝗灾,判断依据是

    4. (4) 放牧强度也会影响蝗虫的生存情况。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的放牧强度与蝗虫生存情况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放牧强度为时最不容易爆发蝗灾,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推测另两种放牧强度下该草原易爆发蝗灾的原因是

      放牧强度

      无放牧

      轻度放牧

      重度放牧

      植物生物量(g/m2

      378.7

      98.7

      79.6

      植物种类数

      29

      30

      22

      蝗虫密度(头/m2

      1.33

      0.95

      1.89

      蝗虫种类数

      8

      7

      10

  • 1. (2024高三下·曲靖模拟) 普氏原羚是仅分布在我国青海湖周边草原上的特有濒危动物,由于道路、牧场围栏的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保护普氏原羚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动物繁育中心 B . 各个分布区内的普氏原羚由于地理隔离而出现了生殖隔离 C . 普氏原羚的生态位受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与光照、温度等无关 D . 可以调查各个分布区内普氏原羚的年龄结构从而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 1. (2024高三下·昭通模拟) 近年来,昭通市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出了丰硕成果。关于建设“生态昭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对黑颈鹤的就地保护 B . 赤水河治理过程中选种了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C .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生活废水处理等措施能有效减小人类的生态足迹 D . 退耕还林减弱了人类对自然演替方向的干扰作用
  • 1. (2024高三下·云南模拟) 生活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带的野骆驼曾是极度濒危的珍稀物种,为加大保护力度,2003年我国建立了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荒漠地带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B . 气温、干旱和天敌是影响野骆驼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 . 制定保护措施前,需调查野骆驼的种群数量特征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D .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层次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

    ①光盘行动 ②自驾旅游 ③高效农业 ④桑基鱼塘 ⑤一次性餐具使用 ⑥秸秆焚烧

    A . ①③④ B . ①④⑥ C . ②③⑤ D . ②⑤⑥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B . 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 . 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初生演替 D . 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月考)  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 模拟鸟类研制出飞机,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 . 建立种子库、基因资源库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易地保护
  • 1. (2024高三下·河池模拟) 象牙有助于大象挖掘、防卫,1977年到1992年的莫桑比克内战期间,战争双方为了珍贵的象牙而杀死了当地90%的大象,这场屠戮的结果是大量的母象如今生来就没象牙,这对大象的生存带来重大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直接对象都是个体的表现型 B . 人类的选择作用导致大象产生无象牙的突变 C . 大象的象牙的丢失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D . 建立国家公园保护大象是易地保护措施
  • 1. (2024高三下·安顺模拟) 栖息在珠江口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华白海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科研人员在栖息水域布设监测点,实时识别其声呐信号。中华白海豚在珠江口栖息水域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呐信号属于物理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 . 鲤鱼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 . 广东珠江口水域禁止捕鱼的目的是提高其恢复力稳定性 D . 与其他生物相比,中华白海豚和鲌体内重金属的浓度最低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