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揭阳模拟) 大豆和其他作物间作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其中大豆—玉米的间作种植是一种常见的种植模式。某农业研究所研究了大豆、玉米的单作及两者间作模式下,两种农作物的光合指标及产量,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种植模式

    叶绿素含量/(mg·g-1

    胞间CO2含量/(μmol·m-2·s-1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单株平均产量/g

    单作

    大豆

    20

    279

    16

    103

    玉米

    50

    306

    18

    265

    间作

    大豆

    24

    307

    11

    84

    玉米

    58

    320

    22

    505

    1. (1) 与单作相比,间作使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升高,这会导致大豆吸收的光明显增多。
    2. (2) 大豆—玉米间作后,玉米的产量明显提高。据表分析,原因是(答出2点)。
    3. (3) 研究人员认为,大豆—玉米间作对于两种农作物并不能都实现增产,其依据是
    4. (4) 某地积极推广大豆—玉米间作模式,收获大豆、玉米后,再将秸秆还田。结果发现每亩地能够减少约10公斤氮肥的使用量,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有所提升。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1. (2024·南宁模拟)  黑藻是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之一。实验小组研究了水温和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分析图1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低光强条件下叶绿素a的含量,其生理意义是
    2. (2) 分析图2结果,与低光强相比,高光强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原因是。与25℃相比,30℃条件下黑藻放氧速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 1. (2024·广东模拟) 调整行株距配置是优化水稻冠层结构(群体内植株个体之间,以及叶片、茎杆等器官之间的空间关系)、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常用的行株距配置有行距与株距不同的栽插模式、宽行与窄行不同的栽插模式两种类型,如图所示。为探究不同行株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设置了3个行株距栽插水平,开展了相关基地试验。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组别

    行距×株距(cm×cm)

    种植密度(株/m2

    叶绿素含量

    冠层温度(℃)

    气孔导度[mol/(m2·s)]

    净光合速率[μmol/(m2·s)]

    产量(kg/hm2

    CK

    30×12

    83.34

    33.58

    31.8

    0.18

    19.44

    8078

    R1

    30×14

    71.43

    35.98

    31.2

    0.26

    21.22

    8268

    R2

    (20+40)×12

    83.34

    37.26

    30.6

    0.22

    23.26

    10489

    注:冠层温度是指水稻冠层茎、叶、穗表面温度的平均值:气孔导度是指气孔张开的程度。分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与CK相比,R1处理的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增强叶片对光的捕获能力。水稻冠层温度降低,有利于叶片在高温天气下减缓,进而减少对暗反应的影响,最终使水稻植株产量提高。
    2. (2) 宽窄行处理(R2处理)有助于改善水稻群体透光度和通风情况,显著提高水稻群体产量的原因包括:①可以使到达作物中下层叶片,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效率;②可以为水稻植株提供,使R2处理的水稻群体暗反应速率提高。
    3. (3) 与CK相比,R1、R2处理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冠层温度、气孔导度均与CK有差异,说明改变,均会影响上述光合指标,进而影响净光合速率和产量。
    4. (4) 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另一行株距配置为25cm×14cm的实验组也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若将本试验经验(3个实验组的研究结果)用于提高其他粮食作物的产量,则可以在种植试验时从等方向上调整行株距配置。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期中) 人们对臭氧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对用外源褪黑素对大气低层臭氧影响下的植物生长进行研究,其处理及结果如表1,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外源褪黑素对大气低层臭氧影响下的植物生长的影响

    处理

    叶绿素a(mg·g-1

    叶绿素b(mg·g-1

    叶绿素a/b

    (mg·g-1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①空白对照组

    2.24

    0.75

    3.00

    16.03

    ②O3

    1.53

    0.43

    3.56

    4.37

    ③组

    1.78

    0.56

    3.17

    9.00

    1. (1) 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的观察指标为(写出一种即可)。
    2. (2) 表中③组的处理为,由表中数据可知,低层臭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为
    3. (3) Rubisco是一种羧化加氧酶,在高CO2浓度下催化CO2与C5结合完成过程。
    4. (4) 图甲所示是实验的另一组数据,综合表和图甲研究,外源褪黑素(填“缓解”或“加重”)O3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其机制是

  • 1. (2024高二下·邵阳期中)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表示作用,乙图表示作用。
    2. (2) 甲图中的物质A是,该物质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能为光合作用的(填“光”或“暗”)反应提供能量。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水、光照强度等。
    3. (3) 乙图中的物质B是(第一阶段的产物),序号④发生的场所在,序号①和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密闭小室内的CO2含量在实验过程中充足,光照不影响温度变化)。一段时间后测定植株单位时间内的气体释放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

    1. (1) 图乙中,cd段植株释放的气体是。限制ab段气体释放速率增大的因素是
    2. (2) 若将图甲中的白光源替换成绿光重复实验,则图乙中的c点将会向移动。
    3. (3) 经测量图乙中H=1.5,I=4,J=5。当长期处于光源距离为a且每天仅光照6h时,推测植物(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4. (4) 在强光条件下,植物吸收的光能若超过光合作用的利用量,过剩的光能可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即出现“光抑制”现象。某同学查阅资料后假设植物叶绿素b缺失能减弱光抑制现象。现有某野生型植株和叶绿素b缺失突变体,请用图甲装置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观点。

      实验步骤:

      ①取图甲装置若干个,均分为两组并编号A、B。

      ,分别放入A、B组装置中。

      ③将所有装置置于(填图乙字母)范围内的相同光源距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环境中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测量各装置中

      预期结果: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缺镁是导致植物叶片黄化的主要原因。为探究缺镁对龙眼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CO2(填场所)被固定成C3 , 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的
    2. (2)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条件下检测的是龙眼叶片的(填“总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
    3. (3) 当光照强度为0时,实验结果说明缺镁造成的影响是。缺镁会影响细胞中叶绿素的合成,会使得植株对光的吸收量显著减少。
    4. (4) 当光照强度为800μmol·m-2·s-1时,检测两组龙眼叶片的气孔相对开度和叶肉细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推测,缺镁导致叶肉细胞间CO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 1. (2024高一下·宁波期中)  砂糖橘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将砂糖橘作为重点发展的水果品种进行推广,为贫困乡村找到了一条稳步脱贫致富的路子。下面下图表示发生在其叶肉细胞中某一过程,表格表示了科研人员进行了镁胁迫(镁缺乏或过量)对砂糖橘植株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Mg2+/(mg·L-1

    0

    3

    15

    24

    240

    株高(m)

    2.7

    3.4

    3.7

    4.6

    3.6

    叶绿素含量/(mg·g-1

    0.30

    0.43

    0.54

    0.60

    0.44

    干物质质量(g)

    14

    15.5

    17.2

    19.8

    17.0

    注:其中D组为对照组

    1. (1) 图所示反应过程进行的场所是,此反应过程中需要的CO2来源有。光照强度充足的条件下,若CO2提供量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物质(①C5、②ATP、③NADPH、④C3)含量随之增加的有(填序号,选不全不得分)。
    2. (2) 矿质元素是除C、H、O外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如N、P、B、Mg等),其中组成叶绿素的矿质元素有
    3. (3) 光补偿点是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时的光照强度。据图分析,镁胁迫会导致砂糖橘光的补偿点(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4. (4) 科研人员取镁过量这一组的叶肉细胞进行亚显微观察,发现存在部分叶绿体解体现象,且内部的淀粉粒明显增多,由此分析,镁过量导致干物质质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1. (2024高一下·宁波期中)  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继续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    )
    A . 夏季光照太强,叶绿素分解 B . 夏季气温太高,酶活性降低 C . 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 D . 水分蒸腾散失太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
  • 1. (2024高一下·赣州期中) 景天科代谢途径最开始发现于景天科植物,是一些肉质植物所具有的特殊的固定的途径。具有该代谢途径的植物具有特殊的利用方式:夜晚,植物的气孔开放,吸收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结合形成苹果酸积累于液泡,该过程需要PEP羧化酶催化;白天,植物的气孔关闭,苹果酸从液泡进入细胞质基质,分解产生参与卡尔文循环生成淀粉等有机物,这种利用的方式称为CAM途径,其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CAM植物参与固定的酶分布在,其固定最初形成的产物有
    2. (2) 分析图示可知,该植物白天气孔关闭,此时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的的来源有,试阐述景天科植物这种特殊的固定途径对其适应高温干旱环境有何作用
    3. (3) 景天科的PEP羧化酶是一种对酸性物质非常敏感的酶,且该酶在昼夜的活性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该植物夜间形成苹果酸会迅速的输送至液泡中,并在其中积累,其意义在于,白天PEP羧化酶活性的降低有利于的利用,试结合图示说明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