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天河模拟)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且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植物吸收光能超过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量时,会引起光能转化效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光抑制。光抑制主要发生在PSⅡ上,PSⅡ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能将水分解为O2和H+并释放电子。电子积累过多时产生的活性氧破坏PSⅡ,使光合速率下降。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提出“非基因方式电子引流”的策略,利用能接收电子的人工电子梭(铁氰化钾)有效解除微藻的光抑制现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PSⅡ分解水的场所是,PSⅡ将水分解释放的电子用于与结合,形成NADPH,该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为
    2. (2) 据图分析,在光照强度由Ⅰ2降低到Ⅰ1的过程中,对照组微藻的光能转化效率(填“降低”“不变”或“提高”),理由是
    3. (3) 若用对照组中经Ⅰ1和Ⅰ3光照强度处理的微藻进行实验,分别加入铁氰化钾后,再置于Ⅰ3光照强度下,则经Ⅰ1光照强度处理的微藻的光合放氧速率(填“较高”或“较低”),原因是
  • 1. (2024·揭阳模拟) 大豆和其他作物间作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其中大豆—玉米的间作种植是一种常见的种植模式。某农业研究所研究了大豆、玉米的单作及两者间作模式下,两种农作物的光合指标及产量,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种植模式

    叶绿素含量/(mg·g-1

    胞间CO2含量/(μmol·m-2·s-1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单株平均产量/g

    单作

    大豆

    20

    279

    16

    103

    玉米

    50

    306

    18

    265

    间作

    大豆

    24

    307

    11

    84

    玉米

    58

    320

    22

    505

    1. (1) 与单作相比,间作使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升高,这会导致大豆吸收的光明显增多。
    2. (2) 大豆—玉米间作后,玉米的产量明显提高。据表分析,原因是(答出2点)。
    3. (3) 研究人员认为,大豆—玉米间作对于两种农作物并不能都实现增产,其依据是
    4. (4) 某地积极推广大豆—玉米间作模式,收获大豆、玉米后,再将秸秆还田。结果发现每亩地能够减少约10公斤氮肥的使用量,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有所提升。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某科研团队构建了一套由硅纳米线和细菌组成的人工光合系统,可生产出O2和乙酸盐。硅纳米线阵列可以吸收太阳光,并利用光生成电子传递给负载在纳米线上的细菌,作为细菌固定、还原CO2的能量来源。该系统的光能转化效率超过了大部分高等绿色植物的自然光合作用效率,极大地助推了地球温室效应问题的解决。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人工光合系统的硅纳米线(阵列)相当于绿色植物的(答一种物质),该物质在叶绿体中的作用是
    2. (2) 有些光合细菌光反应的底物是H2O,而有的却是H2S,该人工光合系统中的细菌光反应的底物应该是H2O,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若要通过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可以采用法进一步研究。
    3. (3) 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光合作用效率高于大部分高等绿色植物的,从对光能的利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4. (4) 已知该人工光合系统中将热醋穆尔氏菌和Au纳米团簇结合形成Au-细菌进行CO2的固定、还原,过程如图2所示。已知WLP通路是一种古老的碳固定通路,是Au纳米团簇。该细菌中的生命活动相当于光合作用的过程,该细菌相当于叶肉细胞中的(填具体场所)。
  • 1. (2024·广西模拟) 科研团队通过在水稻中过量表达OSA1蛋白,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水稻叶肉细胞通过分布于上的光合色素,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该过程产生的ATP和NADpH为光合作用的阶段提供物质和能量。
    2. (2) 水稻叶片保卫细胞质膜表面的OSA1蛋白受光照诱导后活性提高,其功能增强,将H+大量运输到细胞外建立质子梯度,促进K+通过方式进入保卫细胞,导致细胞,而促进气孔打开。
    3. (3) 气孔导度增大,有利于提高植物的作用,促进根细胞对水和NH4+等无机盐的吸收;土壤高浓度的NH4+可促进对其的转运,进入根细胞的NH4+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利用TCA循环产生的2-0G,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
    4. (4) 通过过量表达OSA1,一方面可促进气孔打开为光合作用提供足量的;另一方面可促进根系吸收NH4+ , 为光合作用过程中等物质的合成提供N元素,最终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图4表示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PSⅡ和PSI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体;图5表示植物甲、乙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题分析,PSI和PSⅡ镶嵌在叶绿体的上,利用无水乙醇提取PSI和PSII中的光合色素的原理是
    2. (2) 由图4可知,光照的驱动既促使水分解产生H+ , 又伴随着电子的传递,通过PQ将叶绿体基质中的H+转运至类囊体腔,同时,使膜内外的H+浓度差进一步增大,跨膜的H+浓度差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3. (3) NADPH在暗反应中的作用是
    4. (4) 图5中,当光照强度大于B后,植物乙的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限制植物乙光合速率的内部因素可能是(答出2点)。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光照强度为C时,每天植物甲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是植物乙的倍。
  • 1. (2024·广东模拟) 调整行株距配置是优化水稻冠层结构(群体内植株个体之间,以及叶片、茎杆等器官之间的空间关系)、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常用的行株距配置有行距与株距不同的栽插模式、宽行与窄行不同的栽插模式两种类型,如图所示。为探究不同行株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设置了3个行株距栽插水平,开展了相关基地试验。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组别

    行距×株距(cm×cm)

    种植密度(株/m2

    叶绿素含量

    冠层温度(℃)

    气孔导度[mol/(m2·s)]

    净光合速率[μmol/(m2·s)]

    产量(kg/hm2

    CK

    30×12

    83.34

    33.58

    31.8

    0.18

    19.44

    8078

    R1

    30×14

    71.43

    35.98

    31.2

    0.26

    21.22

    8268

    R2

    (20+40)×12

    83.34

    37.26

    30.6

    0.22

    23.26

    10489

    注:冠层温度是指水稻冠层茎、叶、穗表面温度的平均值:气孔导度是指气孔张开的程度。分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与CK相比,R1处理的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增强叶片对光的捕获能力。水稻冠层温度降低,有利于叶片在高温天气下减缓,进而减少对暗反应的影响,最终使水稻植株产量提高。
    2. (2) 宽窄行处理(R2处理)有助于改善水稻群体透光度和通风情况,显著提高水稻群体产量的原因包括:①可以使到达作物中下层叶片,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效率;②可以为水稻植株提供,使R2处理的水稻群体暗反应速率提高。
    3. (3) 与CK相比,R1、R2处理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冠层温度、气孔导度均与CK有差异,说明改变,均会影响上述光合指标,进而影响净光合速率和产量。
    4. (4) 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另一行株距配置为25cm×14cm的实验组也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若将本试验经验(3个实验组的研究结果)用于提高其他粮食作物的产量,则可以在种植试验时从等方向上调整行株距配置。
  • 1. (2024高一下·兴宁期中) 某水稻植株细胞代谢的相关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⑦表示过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④和⑤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若⑦过程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则其产物为
    2. (2) 蓝细菌也能发生类似③④的生理过程,主要是因为其含有等光合色素。
    3. (3) 图中(填“①”或“②”)过程中的物质运输速率与⑤⑥过程密切相关,另一过程中的物质运输速率不受⑤⑥过程影响的原因是
    4. (4) 若水稻植株叶肉细胞中③过程O2的产生量等于⑥过程O2的消耗量,则该水稻植株的有机物总量会(填“增加”“不变”或“减少”),理由是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期中) 人们对臭氧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对用外源褪黑素对大气低层臭氧影响下的植物生长进行研究,其处理及结果如表1,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外源褪黑素对大气低层臭氧影响下的植物生长的影响

    处理

    叶绿素a(mg·g-1

    叶绿素b(mg·g-1

    叶绿素a/b

    (mg·g-1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①空白对照组

    2.24

    0.75

    3.00

    16.03

    ②O3

    1.53

    0.43

    3.56

    4.37

    ③组

    1.78

    0.56

    3.17

    9.00

    1. (1) 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的观察指标为(写出一种即可)。
    2. (2) 表中③组的处理为,由表中数据可知,低层臭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为
    3. (3) Rubisco是一种羧化加氧酶,在高CO2浓度下催化CO2与C5结合完成过程。
    4. (4) 图甲所示是实验的另一组数据,综合表和图甲研究,外源褪黑素(填“缓解”或“加重”)O3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其机制是

  • 1. (2024高一下·湖南期中) 某同学用菠菜叶做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如图1,将其中一个环流的叶绿体放大如图2,图2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可作为判断细胞质流动的参照物,图中细胞质环流的真实方向为
    2. (2) 按照下表设计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


      处理方法

      其他条件

      有机物制造量

      实验甲

      持续光照10分钟

      相同且适宜

      实验乙

      光照5秒再黑暗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

      相同且适宜

    3. (3) 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分布在上,其作用是
    4. (4) 在暗反应中图2中[](填数字标号)为还原C3提供能量,若其他条件适宜,突然增加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有所下降。图中的②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有一部分是,该物质可以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
    5. (5) 将植物置于玻璃罩中,所提供的CO2全部是C18O2 , 参与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玻璃罩内有18O2 , 请分析原因:
  • 1. (2024高一下·湖南期中) 江南晴朗的夏季,将一株健壮的薄荷放入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在室外继续培养。玻璃罩内安装了CO2浓度自动检测仪,玻璃罩内仪器输出CO2浓度曲线如下图,水平虚线代表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BC段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速度减慢,可能是该时段环境温度降低抑制细胞呼吸所致,出现FG段的原因是气孔开度下降 B . D点、H点时植物体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其呼吸作用强度 C .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将苋菜置于玻璃罩内发现H点更低,可能是苋菜能利用更高浓度的CO2 D . 薄荷中有机物的含量多少的顺序为H点>E点=A点>D点,光合作用从D点开始到H点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