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肇庆期中)  人乳铁蛋白(hLTF)是一种铁结合的糖蛋白、具有抑菌、提高免疫力等重要功能。研究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能生产hLTF的奶牛,从牛奶中分离提纯hLTF,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原核生物中获取的质粒不适用于直接构建真核生物的表达载体,其启动子需要进行替换才有可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主要原因是
    2. (2) 研究人员采用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来替换pA质粒中的部分序列,再拼接hLTF基因,最终形成pW2-hLTF重组质粒,过程如下图:  

      科学家常用PCR特异性地快速扩增目的基因,其原理是

      PCR扩增过程中每次循环一般可分为。在扩增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终止子和hLTF基因时,均需引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以便剪接到质粒的指定位置。据图分析,PCR扩增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所需的两种引物应分别包含(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 (3)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将修饰后的hLTF基因插入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后,不一定能获得所需要的基因表达载体,原因是
    4. (4) 经检测筛选所获得的基因表达载体pW2-hLTF通过的方法导入到奶牛的受精卵细胞中,以获得能产生hLTF的转基因奶牛。
  • 1. (2024高二下·肇庆期中)  在基因工程中涉及到DNA的提取、目的基因的扩增及电泳鉴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利用DNA不溶于酒精、不能溶于2mol/L的NaCl溶液的性质,可进行DNA的粗提取 B . 待测样品中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凝胶的浓度等都会影响DNA在电泳中的迁移速率 C . 在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匀后在沸水浴条件下会逐渐产生砖红色沉淀 D . PCR过程中,耐高温的DNA聚合酶需先与启动子结合,继而从引物的3'端延伸子链
  • 1. (2024高二下·佛山期中)  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大肠杆菌基因组生产人胰岛素,如图是运用基因工程生产人胰岛素过程中使用的质粒及目的基因的部分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适合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根据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分析,图中质粒没有标出的结构是,该结构的作用是
    2. (2) 大肠杆菌内目的基因转录时,转录的模板是(填“a链”或“b链”),目的基因表达产物没有生物学活性的原因是
    3. (3) 某同学尝试用PCR扩增目的基因。PCR利用的原理是,一次PCR一般要经历30次循环,每次循环的步骤是
    4. (4) 在PCR反应体系中,主要成分有缓冲液、4种脱氧核苷酸、两种引物、等。其中引物的作用是
    5. (5) PCR的产物一般通过来鉴定。影响DNA分子在凝胶中的迁移速率的因素有等(例举出2点即可)。
  • 1. (2024高二下·佛山期中)  “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步骤是:研磨→去杂质→析出→鉴定;某研究小组欲探究不同的去杂质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去杂质方式

    沉淀质量(g)

    DNA浓度(ng/μL)

    OD260/OD280

    二苯胺鉴定

    离心

    0.068

    81.5

    1.53

    蓝色

    4℃冰箱静置

    0.1028

    336.4

    1.41

    注:OD260与OD280的比值可检查DNA纯度。纯DNA的OD260/OD280为1.8,当存在蛋白质污染时,这一比值会明显降低。

    A . 猪肝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 B . 对研磨液进行离心是为了加速DNA的沉淀 C . 离心法可以获得更高纯度的DNA D . 离心或沉淀后应取上清液进一步提取DNA
  • 1. (2024高二下·惠城期中) 在基因工程中,常用PCR特异性地快速扩增目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PCR的变性是通过解旋酶将DNA的两条模板链分开的过程 B . PCR的复性是目的基因的两条模板链相互结合的过程 C . 在PCR的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将脱氧核苷酸加到引物的5'端 D . PCR过程中每循环一次会使目的基因的数目增加一倍
  • 1. (2024高二下·惠城期中)  下列有关“DNA粗提取与鉴定”、“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可利用DNA在酒精中溶解度较大的特点来提取DNA B . 将提取到的丝状物与二苯胺溶液充分混匀后,溶液即可变为蓝色 C . 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耐高温的DNA连接酶,该酶在延伸过程中起作用 D . 电泳时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浓度、分子大小及构象有关,为便于观察,可在凝胶中添加核酸染料
  • 1. (2024高二下·信宜期中)  PCR 技术不仅可用于基础研究,还适用于日常的临床诊断、法医学调查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采用PCR方法进行研究,其反应程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PCR 反应中的每次循环的变性、复性、延伸过程,都涉及氢键的形成或断裂 B . 延伸和后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和4种核糖核苷酸 C . PCR应用于临床病原菌检测,所用的引物应该能与病原菌的两条单链DNA特异性结合 D . 后延伸过程可使目的基因的扩增更加充分
  • 1. (2024高二下·信宜期中)  “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图。下列选项是某同学的总结,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过程为裂解:使细胞破裂释放出DNA等物质 B . ②过程为分离:可去除混合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等 C . ③过程为沉淀:反复多次可以完全去除蛋白质杂质 D . ④过程为鉴定:在一定温度下,DNA遇二苯胺试剂呈现蓝色
  • 1. (2024高二下·联合月考)  酵母菌絮凝是指菌体细胞间通过细胞壁相互粘附、聚集成团的现象。适当提高酵母的絮凝能力,有助于发酵后细胞和产物的分离,节约生产成本。科研人员为研究R基因对酵母菌絮凝性能的影响,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R基因被敲除的酵母菌菌株,主要步骤如图(G418为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过程①采用PCR技术获取R基因左右两端的N片段和C片段,除了图中条件外,还需提供的是4种脱氧核苷酸、和含Mg2+的缓冲溶液。若引物2和引物4分别添加了Mlu I(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则引物1和引物3的5'端分别添加的识别序列。
    2. (2) 过程③中用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再利用含的培养基筛选出重组酵母,再挑取单菌落进行PCR扩增,验证酵母细胞R基因是否被敲除,则扩增时选择引物组合是
    3. (3) 科研人员继续将野生酵母菌和R基因敲除酵母菌的菌液接种到装有麦芽汁的锥形瓶中,一定条件下静置发酵7天,测定酒精发酵能力和絮凝能力,结果如表。

      指标种类

      酒精发酵能力

      絮凝能力

      野生酵母菌

      4.5%

      63.1%

      R基因敲除酵母菌

      4.5%

      83.1%

      ①酒精发酵期间,每个锥形瓶应注意保持条件和定期排气。

      ②实验结果表明,请判断R基因敲除酵母菌是否符合生产需求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4. (4) 科研人员又将不同浓度梯度的R基因敲除酵母菌菌液和野生酵母菌菌液点样于含30g/mL钙荧光白(细胞壁抑制剂,破坏细胞壁的正常组装)的YPD培养基上,结果如图。推测R基因敲除酵母菌絮凝能力变化的原因是

  • 1. (2024高二下·联合月考)  干扰素(W)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人体蛋白质,由W基因控制,可用于治疗病毒的感染和癌症。1982年,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菌实现了重组人干扰素的工厂化生产。质粒和W基因片段如图所示。已知限制性内切核酸酶BamH Ⅰ、Bcl Ⅰ、Sau3A Ⅰ、Hind Ⅲ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G↓GATCC、T↓GATCA、↓GATC、A↓AGCTT。ABCD代表4种引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利用PCR技术扩增W基因时,应选用的引物是B和C B . 应选用Hind Ⅲ和BamH I切割质粒,Hind Ⅲ和Sau3A Ⅰ切割W基因 C . 在含有X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筛选出的即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 D . 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前需要用Ca2+处理细菌细胞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