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揭阳模拟)  绒茧蜂将卵产在粉蝶幼虫体内,产卵时会将自身携带的P病毒同时注入。P病毒抑制粉蝶幼虫的免疫反应,保证绒茧蜂幼虫的正常发育。绒茧蜂幼虫从粉蝶幼虫体内钻出并化蛹前,粉蝶幼虫持续摄食植物并促进被摄食的植物释放挥发性物质,挥发性物质会吸引姬蜂在绒茧蜂的蛹中产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粉蝶种群有利而对绒茧蜂不利 B . 题干材料涉及的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和种间竞争 C . 上述事例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D . 上述各种生物的相互作用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 1. (2024·广西模拟)  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森林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从而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不同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不同,可使群落呈现一定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B .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 . 影响森林中不同高度的林窗及林下生长各种生物的主要因素均为光照 D . 黄鹂与杜鹃的食性、栖息空间完全相同,两种鸟占据的生态位也不一定相同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B .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 C . 生物进化是由基因突变(内因)、基因重组(内因)和自然选择(外因)导致的 D . 生物进化中会有突变,突变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
  • 1. (2024·广东模拟) 皮肤中的色素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减轻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伤害。青藏高原具有强紫外线辐射,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紫外线辐射越强。某研究团队检测了生活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山倭蛙皮肤色素相对含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布的海拔高度(米)

    皮肤色素相对含量

    2900

    0.28

    4500

    0.47

    A . 高山倭蛙皮肤色素含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 适应的形成离不开遗传变异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C . 生活在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山倭蛙间存在协同进化 D . 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山倭蛙的进化方向不完全相同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期中)  蜜蜂采蜜时,会受到马蜂或者蚂蚁的攻击和干扰。研究发现茶花花蜜中含有微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因,通过茶多酚的干扰之后,蜜蜂对报警信息素反应的浓度阈值(引发报警的最低浓度)降低了;咖啡因可以使蜜蜂变得更“聪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蜜蜂采食茶花花蜜,可以提高其感知外界危险的敏感度 B . 茶花释放的茶多酚使蜜蜂的基因发生突变,有利于躲避敌害 C . 茶花释放的茶多酚作为一种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 蜜蜂和茶花之间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发生了协同进化
  • 1. (2024高二下·吉林期中) 某些植物遭到昆虫取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等。烟粉虱(植食性昆虫)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卜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上述植物产生的能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属于生物信息 B . 植物能产生抗虫反应体现了信息传递对种群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C . 昆虫取食植物与植物被取食时分泌茉莉酸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 . 增强烟粉虱的Bt56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控制烟粉虱的防治措施
  • 1. (2024高三下·昆明模拟) 达尔文发现彗星兰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他推测,肯定存在与这种兰花结构相适应的昆虫,靠细长的口器获取花距底部的花蜜,同时为兰花传粉。大约50年后,研究人员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长喙天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彗星兰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在实现功能时植物的重要作用。
    2. (2) 长喙天蛾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在生态系统中,该成分除了能帮助植物进行传粉和种子传播外,还具有的作用。
    3. (3) 彗星兰花距越长,长喙天蛾在获取花蜜时挤压和摩擦花冠越用力,身体会沾上更多花粉,传粉效率更高。自然界中,彗星兰向花距更长的方向进化,长喙天蛾向口器更长的方向进化,说明协同进化可以发生在之间。长喙天蛾种群中细长口器相关基因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原因是
    4. (4) 若长喙天蛾灭绝,则与之协同进化的彗星兰也可能随之灭绝。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促进协同进化,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1. (2024高三下·安顺模拟) 洞穴鱼生活在洞穴或地下河的水体中,眼部退化是其适应黑暗环境的重要特征。研究发现,洞穴鱼眼部发育有关的基因发生甲基化修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洞穴环境导致了洞穴鱼发生眼部退化的适应性变异 B . 基因的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影响转录 C . 洞穴鱼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 D . 洞穴鱼的形态特征与其生存的环境是协同进化的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研究微生物进化的科学家们发现,微生物不仅随着其早期现代人类宿主在全球各地的旅行而变得多样化,而且它们通过限制自己在肠道中的生活,跟随着人类协同进化。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肠道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微生物和人类协同进化有关 B . 决定人体肠道中微生物进化方向的是基因型频率和肠道环境 C . 微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来源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D . 肠道中某种乳酸菌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农业害虫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有很大差异,春夏季大量繁殖,到了冬季由于寒冷原因而大量死亡,仅有少数个体能存活下来,如下图所示(抗药性为隐性突变)。第二年春,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因存活的少量个体繁殖而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 B . 若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第二年夏天该二化螟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为0 C . 图示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变化,不能说明抗药性状不利于二化螟生存 D . 该现象表明,在自然界中抗药性的个体的存留具有一定偶然性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