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期中)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由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发生许多生理生化变化,如图1表示某动物体(2N=4)体内减数分裂过程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3是某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该过程中发生一次异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BC段变化对应图2细胞(用序号加箭头表示)所示过程,C点细胞最初含有染色单体条。
    2. (2) 图2细胞④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之比为
    3. (3)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如图3所示,其A,a两条染色体分别被标记为红色、黄色;B、b两条染色体分别被标记为蓝色、绿色。图中Ⅰ细胞和Ⅲ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则Ⅲ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荧光点颜色有
    4. (4) 图3中ABb的精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染色体异常精细胞的原因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期中)  如图是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为性母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表示精原细胞经历了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 . cd段和gh段染色体数目都相等 C . gh段都存在染色单体 D . 最后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期中)  图是基因组成为Aa的动物在形成精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2号染色单体上与A相同位置的基因最可能是a B . 若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则可能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精子 C . 1个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最终可能形成4种类型的精细胞 D . 此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期中)  子女与父母间在遗传物质的组成上既存在稳定性,也具有差异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父方和母方传至子代的遗传信息不同,但遗传物质的数量相同 B . 对亲、子代遗传稳定性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C . 形成配子时的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均与子代的多样性有关 D . 细胞质遗传使得女儿的性状更接近母方,对儿子的性状不产生影响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期中)  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1中的1和2来自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B . ②④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C . ②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在减数分裂Ⅰ发生过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 D . 图1中a和b可在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同时出现
  • 1. (2024高一下·新会期中)  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丙两细胞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 . 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C . 可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甲、乙、丁 D . 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 1. (2024高一下·新会期中)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是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列细胞分裂图,回答相关问题:

    1. (1) 假设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图像如图②,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其对应于图④中的段,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2. (2) 图③是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细胞名称是,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个四分体。
    3. (3) 图②细胞和图③细胞所代表的生物(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生物,理由是
  • 1. (2024高一下·新会期中)  图中①②为两个精原细胞,①为异常细胞(基因型为AaaRr),②为正常细胞(基因型为AaRr)。①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中由于染色体多了一条的异常现象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 . ①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 C .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 D .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 1. (2024·揭阳模拟)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少一条的个体被称为单体(2n—1)。玉米(2n=20)的各种单体的配子育性及结实率与二倍体的相同,现发现一株野生型玉米的隐性突变体,为确定其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系列缺少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玉米单体,分别与该隐性突变体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单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未分裂 B . 可构建10种野生型玉米单体并测交来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 C . 玉米单体在减数分裂Ⅰ的过程中,可观察到10对四分体 D . 若突变基因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则杂交子代有2种表型
  • 1. (2024·揭阳模拟)  为了分析某爱德华综合征(18三体)患儿的病因,对该患儿及其父母的18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A1~A4都是等位基因)进行PCR扩增,经凝胶电泳后,结果如图所示。该患儿的病因不可能是(    )

    A . 若未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可能是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B . 若未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可能是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C . 若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则可能是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D . 若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则可能是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