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济南模拟) 科学思维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与批判,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是化学核心素养。下列示例说法正确的是
    A . 比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性质相同 B . 分类:氮气、二氧化碳都能用作食品包装时的保护气,故它们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C . 分析:载人飞艇用氦气而不用氢气,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性质比氢气更稳定 D . 归纳: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氨分子是由氨原子构成的
  • 1. (2024九下·天桥模拟)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 木炭、细铁丝均可以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具有可燃性 B . 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钛合金硬度大、耐腐蚀 C . 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D . 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 1. (2024九下·和平模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写出标示数字的仪器名称:①;②
    2.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为,若要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装置。
    3. (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所选择的装置为(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及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4. (4)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固体溶于水放热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设计

  • 1. (2024九下·和平模拟)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 硫在氧气中燃烧
    2. (2)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3. (3)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 1. (2024九下·焦作模拟)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 (1) 装置A和B都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任选一个写出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 (2) 装置B和C都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优点是
  • 1. (2024九下·焦作模拟) 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常用作补钙剂 B . X的化学式是 C . 能用作燃料 D . 该做法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加剧
  • 1. (2024九下·江门模拟) 科学家用三维石墨烯作催化剂,提升电解水析氢能力,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反应后分子的数目增多 B . 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C .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 使用三维石墨烯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 1. (2024九下·西安模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若用图1的装置制取一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选填“a”或“b”)导管口。
    3. (3) 如图2所示,将氧气较平缓地通入集气瓶中,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4. (4) 图3装置是实验室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来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写出直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图4是验证能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 1. (2024九下·西安模拟)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下列带“气”的物质中含有大量氧分子的是
    A . 食品保护气 B . 水蒸气 C . 天然气 D . 空气
  • 1. (2024九下·张北月考) 小明同学偶然将一块薄荷糖投入碳酸饮料中,发现产生大气泡并带着饮料从瓶口喷出,便与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探究Ι: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薄荷糖中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一种薄荷糖的制法是以白砂糖、薄荷为原料,加入阿拉伯胶调配而成。

    【作出猜想1】

    猜想①: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猜想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猜想③: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猜想④: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⑤:产生的气体是氮气。

    作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实验验证1】

    (1)将一块薄荷糖投入碳酸饮料中,收集一试管产生的气体,(填实验操作、现象),证明猜想③或⑤正确。

    (2)按照(1)中操作重新收集一试管产生的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现象,确定猜想③正确。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2】该薄荷糖表面含有的阿拉伯胶,能加快可乐等碳酸饮料的分解,使之瞬间生成大量的气泡,从而出现喷涌现象。

    【作出猜想2】阿拉伯胶可能是碳酸饮料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2]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到实验2比实验1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加快。于是他得出结论:阿拉伯胶是碳酸饮料分解的催化剂。

    【讨论交流】小强同学认为,仅凭上述实验无法得出阿拉伯胶是碳酸饮料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他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3】为进一步确定阿拉伯胶是碳酸饮料分解的催化剂,小强同学补充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③:取实验2中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烘干后称量,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g。

    实验④: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剩余固体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发现其与反应前的阿拉伯胶相比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1)阿拉伯胶是碳酸饮料分解的催化剂。

    (2)实验②中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应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一个实验室中利用催化剂制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