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龙岗模拟) 家用燃料的变迁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我国居民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柴草、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发展历程。探究小组开展相关项目式活动。

    任务一:认识燃烧条件

    1. (1) 钻木取火(如图1),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
    2. (2) 任务二:调控燃烧

      探究小组以纯柴油(D100)、含乙醇10%(DE10)、20%(DE20)、30%(DE30)的柴油为研究对象,探究乙醇部分替代柴油,燃烧时能否减少CO排放量。乙醇掺混比例和柴油机转速对CO排放的影响实验数据如图2,可得到结论(答一点)。

    3. (3) 任务三:燃料多样化

      甲醇(CH3OH)是全球公认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捕集工业废气中的CO2与“绿氢”合成甲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出路之一。探究小组对甲醇燃烧产物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甲醇燃烧产物有哪些?

      【查阅资料】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

      猜想三:

    4. (4) 【实验探究】

      将甲醇在一定量O2中的燃烧产物依次通过如下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填实验现象)。

    5. (5) 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过程中装置F的作用是
    6. (6) 【得到结论】猜想三成立。

      在此实验中,甲醇燃烧使用O2而非空气的原因是

  • 1. (2024·龙湖模拟) 生活燃料的变迁经历了“木柴→煤炭→煤气→天然气”等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观念:上述燃料均含有碳元素,完全燃烧后均能生成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 B . 科学思维:燃烧时均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 . 科学态度:上述燃料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任意使用 D . 能量转化: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 1. (2024·澄海模拟) 下列实验没有利用对比方法的是( )

    A .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 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 C .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D .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 1. (2024·梅州模拟)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

    目的

    A.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二个条件

    B.证明 NaOH 固体溶于水放热

    C.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探究 Mg、Fe、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实验

    设计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金平模拟) 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 . “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 “人要实,火要虚”--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 1. (2024·宝安模拟) 某化学项目小组以“燃梦创未来”为主题,围绕燃烧条件及新型阻燃剂氢氧化镁的阻燃原理展开了探究。
    1. (1)

      Ⅰ.探究燃烧的条件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现象

      结论

      图甲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①

      。(填实验现象)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2. (2) Ⅱ.探究氢氧化镁的阻燃原理

      查阅资料:作阻燃剂,受热会发生吸热反应:

      结合上述反应为吸热反应这一信息,分析阻燃的原因可能是

    3. (3) 取200g氢氧化镁样品置于装置A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50℃~380℃(样品中的其他成分不反应)。装置B增重54g,装置C无明显变化。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注: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吸收水会变蓝,常用于检验水的存在。

  • 1. (2024九下·吉安期中) 下图所示实验是九年级化学重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实验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只答一条),写出铜片上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2) 图2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填溶质或溶剂)的性质有关。
    3. (3) 图3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操作,玻璃棒的作用:
    4. (4) 图4实验探究中光亮铁丝插入硝酸铜溶液中的实验现象:,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1. (2024·新余模拟) 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A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由此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2. (2) 实验B中,观察到铜片上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比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填“低”或“高”)。
    3. (3) 实验C的结论是,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种)
    4. (4) 实验D中,打开K,观察到短蜡烛先熄灭,由此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同时观察到纸花变红,此现象(填“能”或“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 1. (2024·吉安模拟) 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的示意图。竹筒帽盖上时,草纸可以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简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会燃烧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竹筒帽有一定的透气性 B . 装在竹筒内的带火星的草纸发生了氧化反应 C . 竹筒要盖上竹筒帽是为了减少与氧气接触 D . 打开竹筒帽,吹一吹,使草纸的着火点改变而燃烧起来
  • 1. (2024·吉安模拟)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酸和碱中都含氢元素,则不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不是酸或碱 B .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C . 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D . 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5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