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东莞月考)  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细胞核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 . 甲所示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乙过程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 . 甲、乙所示过程,酶2和酶3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C . 甲、乙所示过程,子链合成的方向都是从 3'端→5' D . 图丙中两圆圈内所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 1. (2024高一下·东莞月考)  如图是某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②③⑤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 B . a、b链反向平行,该DNA片段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 DNA分子中C、G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 D . a链中(A+C)/(T+G)的值与b链中该比值相同
  • 1. (2024高一下·东莞月考)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 B . 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 . 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 D . 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
  • 1. (2024高一下·东莞月考)  肺炎链球菌有R型和S型,S型菌有荚膜,R型菌无荚膜。下图是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组培养基出现的R型菌落比例远大于S型菌落 B . 若乙组培养基中出现R型和S型菌落,与甲对照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C . 若丙组不出现S型菌落,与甲对照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 该实验过程中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 1. (2024高一下·东莞月考) 在探究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了卓越贡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 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链球菌为实验材料,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 C . 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利用模型建构法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D .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 1. (2024高二下·东莞月考)  半乳糖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科学家将正常基因D导入该病患者的细胞,以治疗该病。图甲为A、B、C三种质粒,图乙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图丙为重组载体的示意图。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为蓝色显色基因,其表达产物可以将无色化合物X-gal转化成蓝色物质,使菌落呈蓝色,EcoRI(0.6Kb)、PvuI(0.8Kb)为限制酶及其切割位点与复制原点之间的距离。请回答:

    1. (1) 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步骤是。图甲中三种质粒适宜作为运载体的是质粒,与另外两种质粒相比,其作为载体的优点是
    2. (2) 为了提高实验成功率,需要通过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以获得目的基因的大量拷贝,该技术原理为
    3. (3) 获取目的基因D时应选择乙图中的对其所在的DNA进行切割。将目的基因D和甲图中相应质粒连接后,得到图丙中三种方式。为选出正向连接的重组质粒,使用对质粒完全酶切后,进行电泳分析。若是正向连接载体,电泳图谱中出现长度为Kb和5.5 Kb两条带。
  • 1. (2024高一下·麻涌月考)  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填“是”或“不是”)用来培养噬菌体,其内的营养成分中(填“含有”或“不含有”)32P。
    2. (2) 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仍存在于培养液中。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3. (3)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参照下图被标记的部位是(填字母编号)。

    4. (4) 该实验是否表明“DNA进入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胞外”,请说明理由
  • 1. (2024高一下·麻涌月考) DNA 条形码(DNA Barcode)技术是一种利用一个或者多个特定的一小段 DNA 进行物种鉴定的技术。如图中药材DNA 条形码就是中药材的基因身份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中药材细胞中提取的DNA分子都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 中药材遗传信息的“条形码”是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 . 不同种类中药材细胞的DNA 分子不同,不同DNA分子的彻底水解产物不同 D . DNA分子和ATP分子中都含有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
  • 1. (2024高一下·佛山月考)  从1865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到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这几十年间,人类对遗传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入。回答下列问题:
    1. (1)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研究它③们的遗传功能时,发生了争议。艾弗里首次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图1实验挑战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该实验利用了(填“减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后来,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图1中的(填图1中的序号)物质。

    2. (2) 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两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以及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若实验结果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则可推测曲线甲代表(填“32P”或“35S”)标记组的上清液放射性情况。图2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该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否则细胞外32P放射性会增高。

    3. (3) 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共同揭示了“DNA的优美螺旋”,该结构C、G含量所占比例越(填“高”或“低”),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 1. (2024高一下·佛山月考)  下图为果蝇核DNA复制的电镜照片,箭头所指的结构叫作DNA复制泡(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复制泡可出现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B . 较大的复制泡复制起始时间较晚 C . 复制泡只出现在细胞核中 D . 复制泡的出现说明复制过程出现了错误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