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新会期中)  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易倒伏)品种杂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基因型为ddRR和ddRr B . 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占3/16 C . F2矮秆抗病的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 D . 从F2中不可以直接选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新品种
  • 1. (2024高一下·新会期中)  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该种植物的甲、乙两植株,甲自交后,子代均为紫茎,但有马铃薯叶和缺刻叶性状分离;乙自交后,子代均为马铃薯叶、但有紫茎和绿茎性状分离。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等位基因(如A、a基因)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
    2. (2) 根据所学的遗传学知识,仅通过上述对甲、乙自交实验结果的分析,推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思路是
    3. (3) 为进一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取甲、乙植株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丙(绿茎缺刻叶)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

      实验二

      乙×丙(绿茎缺刻叶)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1∶1∶1∶1

      可推断在紫茎和绿茎、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如果用A、a表示控制紫茎、绿茎的基因,用B、b表示控制缺刻叶、马铃薯叶的基因,则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是;若取实验一子代紫茎马铃薯叶和乙杂交,得到的子代表型及其比例为

    4. (4) 现有两包紫茎马铃薯叶种子,由于标签遗失无法确定其基因型,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这两包紫茎马铃薯叶的基因型。①实验步骤:。②结果预测:
  • 1. (2024高一下·新会期中)  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孟德尔通过观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发现问题 B . 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是假说的内容之一 C .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是孟德尔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推理 D .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1. (2024·揭阳模拟)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少一条的个体被称为单体(2n—1)。玉米(2n=20)的各种单体的配子育性及结实率与二倍体的相同,现发现一株野生型玉米的隐性突变体,为确定其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系列缺少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玉米单体,分别与该隐性突变体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单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未分裂 B . 可构建10种野生型玉米单体并测交来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 C . 玉米单体在减数分裂Ⅰ的过程中,可观察到10对四分体 D . 若突变基因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则杂交子代有2种表型
  • 1. (2024·揭阳模拟)  女娄菜(2N=46)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的叶形由基因A/a控制,产量高低由基因B/b控制,茎色由基因D/d控制,这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控制茎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植株M与植株N杂交,分别统计F1中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植株N表现为显性性状绿茎高产,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植株M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XdXd或AabbXdY B . 若F1绿茎和紫茎中雌、雄株的数量相等,则植株N的性别为雌性 C . 若F1中雌株全为绿茎,雄株全为紫茎,则植株N的基因型为AaBbXDY D . 若植株M为雄性,则F1圆叶高产紫茎雌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 1. (2024·揭阳模拟)  广东大雁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为98.4%,有维管植物124科347属493种,有陆生脊椎动物16目45科105种,是一处集生态观光、自然教育、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城郊型森林公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森林公园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 森林公园中有维管植物493种、陆生脊椎动物105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C . 和人工林和次生林相比,自然森林公园的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会更低 D . 建设森林公园兼顾社会、经济和自然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 1. (2024·揭阳模拟)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根据靶基因序列设计向导 sgRNA,精确引导核酸酶 Cas9 切割与sgRNA配对的DNA,相关酶在修复断裂DNA 的过程中会改变连接部位的碱基序列。科研人员通过删除编码PD-1蛋白基因的2、3、4片段造成蛋白质的功能缺失,制作 PD-1 基因敲除鼠的流程如图1所示。将体外转录获得的 Cas9 mRNA 和 sgRNA 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获得了 12只基因编辑小鼠。利用 PCR 鉴定小鼠的基因型,电泳结果如图 2 所示。已知P1 和 P2 是 PCR 的引物。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敲除2、3、4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 . 敲除前,根据敲除的位置需要设计3个sgRNA C . 图2中,4和12个体杂交的子代均为敲除纯合子 D . 图2中,3、5、7个体的体内均能检测到 PD-1
  • 1. (2024·揭阳模拟)  为了分析某爱德华综合征(18三体)患儿的病因,对该患儿及其父母的18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A1~A4都是等位基因)进行PCR扩增,经凝胶电泳后,结果如图所示。该患儿的病因不可能是(    )

    A . 若未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可能是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B . 若未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可能是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C . 若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则可能是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D . 若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则可能是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
  • 1. (2024·揭阳模拟)  家蚕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ZW型,虎斑纹(E)对非虎斑纹(e)为显性性状,基因 E/e位于3号染色体上。油蚕基因os位于Z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是重要的伴性遗传标记,野生型家蚕全身白色,被称为姬蚕。为培育限性虎斑纹的家蚕新品种,研究人员用射线处理虎斑纹雌蚕蛹,使带有基因 E 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 W染色体上,通过杂交得到 F1 , 用雌性的F1分别与非虎斑纹油蚕杂交,得到两组F2 , 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非虎斑纹雌蚕与纯合的虎斑纹雄蚕的成蚕杂交,得到 F1。F1的雌、雄蚕相互杂交得到F2 , F2个体的表型和比例为
    2. (2) X射线处理使虎斑纹雌蚕发生变异,可用显微镜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该变异,观察到的变异特征是。根据杂交结果可知,第一组F2的家蚕共有种基因型,其中雌蚕的表型为
    3. (3) 雄蚕的食量少且产丝量大,在生产上更具有经济价值。在第二组的F2中根据表型挑选出雌蚕,这些雌蚕与非虎斑纹油蚕或非虎斑纹姬蚕杂交,后代均能持续分离出雄性,原因是
    4. (4) 研究人员检测了突变基因(os)mRNA 相应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以及正常基因mRNA上相应的突变位点,结果如表所示。

      密码子序号

      1……4……19 309……540

      部分密码子表

      突变①

      AUG……AAA……ACU UUA……UAG

      AAC:天冬酰胺 AAA:赖氨酸

      ACU、ACC:苏氨酸 UUA:亮氨酸

      UAG、UGA:终止密码子

      AUG:甲硫氨酸,起始密码子

      突变②

      AUG……AAC……ACC UUA……UAG

      突变③

      AUG……AAC……ACU UGA……UAG

      正常核苷酸序列

      AUG……AAC……ACU UUA……UAG

      基因(os)的突变类型可能是突变(填“①”“②”或“③”),原因是

  • 1. (2024·揭阳模拟)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濒危生物种群的基因库会增大 B .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C . 弃耕农田在演替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会逐渐减弱 D . 对于农田生态系统,一般需要给予相应的物质投入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