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龙坡模拟) 碘酸钾是常用的食盐加碘剂。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采用如下两种方法进行碘酸钾的制备。

    方法一: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先用高锰酸钾制备氯气,再用氯气氧化碘化钾得到碘酸钾溶液,最后经一系列步骤得到碘酸钾产品。

    方法二:采用如下图实验流程,直接用高锰酸钾氧化碘化钾得到碘酸钾溶液,再经一系列步骤得到碘酸钾产品。

    已知:是一种白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溶于乙醇。

    1. (1) 方法一中,装置A中导管a的作用是。装置B中的试剂为
    2. (2) 氯气氧化碘化钾得到碘酸钾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4. (4) 方法二所得产品碘酸钾纯度的测定:准确称取ag产品,配制成250mL溶液作为待测液,取25.00mL该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稍过量的碘化钾,用适量的盐酸酸化后,盖紧瓶塞,置于避光处3min,当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少许指示剂,用c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三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VmL。(已知:

      ①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选出正确操作并按序排列,填序号):→装入滴定液至零刻度以上→→开始滴定。

      A.烘干   B.用蒸馏水洗涤   C.调整滴定液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

      D.用洗耳球吹出润洗液   E.排除气泡

      F.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   G.记录起始读数   H.检查是否漏水

      ②滴定指示剂宜选用溶液。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③产品碘酸钾的质量分数为[用含acV的表达式表示;]

  • 1. (2024·九龙坡模拟) 鱼浮灵是一种化学增氧剂,主要成分为过氧碳酸钠 , 有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在异丙醇中溶解度较低。实验室用与稳定剂的混合液(稳定剂不参与制备反应)和化合制备过氧碳酸钠,制备装置如图。

    1. (1) 仪器B的名称为,仪器A中冷凝水的进口是(填“a”或“b”)。
    2. (2) 烧瓶中发生主要反应的方程式为
    3. (3) 下列物质可做该反应的稳定剂的是____。
    4. (4) 实验时反应温度应控制在15~20℃,可采取的措施是
    5. (5) 反应结束后,为了获得干燥的过氧碳酸钠固体,可在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再进行静置、抽滤、洗涤、
    6. (6) 取4g过氧碳酸钠产品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加入足量稀硫酸,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15.00mL。滴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该过氧碳酸钠的产品纯度为
    7. (7) 为了探究过氧碳酸钠在溶液中的增氧机理,在相同时间测得体系的pH和溶解氧的含量如下表,结合以上数据分析“鱼浮灵”溶于水后在水产养殖中速效增氧的原理

      试剂

      pH

      6.0

      15.97

      8.14

      8.15

      9.26

      溶解氧

      6.44

      6.48

      9.11

      9.12

      10.97

  • 1. (2024·新余模拟) 盐酸羟胺(NH2OH•HCl是一种重要的分析试剂,化学性质与铵盐相似。实验室以丁酮肟()、盐酸为原料制备盐酸羟胺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夹持装置省略)。

    已知:①盐酸羟胺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

    ②盐酸羟胺的熔点为152℃,丁酮肟的沸点为153℃,丁酮的沸点为79.6℃。回答下列问题:

    1. (1) 直形冷凝管的进水口为(填“a”或“b”)。
    2. (2) 甲装置中生成盐酸羟胺和丁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过程中,将丁酮不断蒸出的主要原因是;乙装置接真空系统,采用减压蒸馏,其目的是
    3. (3) 从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取盐酸羟胺的方法为,洗涤干燥。
    4. (4) 测定产品纯度。

      称取mg盐酸羟胺产品,配制成100mL溶液,量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过量硫酸铁溶液,发生反应:2[NH3OH]++4Fe3+=4Fe2++N2O↑+6H++H2O,充分反应后,用cmol•L-1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Fe2+(滴定过程中转化为Cr3+ , Cl-不反应),滴定达终点时消耗K2Cr2O7溶液VmL。则样品中NH2OH•HCl的质量分数为;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则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1. (2024·茂名模拟) 某制酸工厂产生的废酸液主要成分为HF、 , 一种处理工艺如下:

    已知:常温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基态As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中As的化合价为
    2. (2) 原废水中含有的浓度为52.0 , 则 , 常温下,有B离子的去除量、“调pH”为6.0后,的去除率为。(
    3. (3) 强碱(AOH)的化学式为
    4. (4) 写出“还原”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产品结构分析。晶体W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内八面体阴离子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

      ②W的化学式为

    6. (6) 产品纯度分析。称取样品,用碱溶解,加入淀粉作指示剂,用浓度为的碘标准溶液滴定As(Ⅲ)至As(Ⅴ),消耗体积为 mL,则制得的产品纯度为。(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 1. (2024·佛山模拟) 某合作学习小组将铜片放进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呈无色,产生红褐色固体,铜片表面有白色物质。
    1. (1) Ⅰ.探究红褐色固体成分
      过滤得到红褐色固体,所需的仪器有(填标号)。

    2. (2) ①取少量红褐色固体加盐酸溶解,滴加溶液,溶液变血红色,证明是氢氧化铁。

      ②产生氢氧化铁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Ⅱ.查阅资料:CuCl是白色难溶物

      探究产生白色物质的原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

      铜粉/g

      /g

      蒸馏水/mL

      实验现象

      1

      0.1

      1.8

      2

      棕黄色溶液变为墨绿色

      2

      0.5

      1.8

      2

      棕黄色溶液变为白色浊液

      ①由以上实验可知,产生白色物质的条件是

      ②实验2生成白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请你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角度分析实验1中未产生白色物质的原因

    4. (4) 以石墨为电极电解溶液,发现在石墨上析出的铜在切断电源后消失。从电化学角度进行分析,铜消失的原因为
    5. (5) 基于上述分析,用溶液腐蚀覆铜板效果不理想。查阅资料:工业上常用、KCl、盐酸混合物腐蚀覆铜板,原理为:

      ①基态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②KCl的作用是

    6. (6)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十分广泛。写出一种氧化剂在生活中的应用
  • 1. (2024·台州模拟) 二氧化硫脲[]()为氮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微溶于冷水,有还原性(碱性条件下增强)、热稳定性好。某同学利用废石膏制取二氧化硫脲,实验过程如下:

    部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①滤液b主要成分为硫脲[](),该物质易溶于水、有还原性。

    ②当pH<2时,硫脲与双氧水发生反应只生成甲脒化二硫。

    ③二氧化硫脲粗产品中存在尿素[]。

    请回答:

    1. (1) 仪器Y的名称是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3. (3) 装置A的气密性检查操作为
    4. (4) 请写出溶液b生成二氧化硫脲的化学方程式
    5. (5) 步骤5中将溶液温度下降到5℃的目的是
    6. (6) 为了检验产品中二氧化硫脲的含量(主要杂质为硫脲,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5.000g产品,配制成100mL溶液。取10.00mL待测液于碘量瓶中,加入20.00mL 1.500 NaOH溶液,再加入25.00mL 0.5000 I2标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加入适量硫酸进行酸化,改用0.5000 溶液进行滴定,测得消耗溶液体积为10.00mL。

      涉及到的反应有:

      ②另取0.1000g产品,加入50.00mL 0.1000 NaOH溶液,再加入30.00mL 3.000% 溶液,静置2分钟。改用0.1000 溶液进行滴定,测得消耗溶液为16.00mL。

      涉及到的反应有:

      该产品中二氧化硫脲的质量分数为

  • 1. (2024·岳阳模拟) 是工业制备的一种重要原料,很多物质的制备都需要用到氯气,比如工业上用制备 , 反应原理为:。已知:的部分性质如下:

     

    熔点/℃

    沸点/℃

    相对分子质量

    其它

    -112

    75.5

    137.5

    遇水生成和HCl

    2

    105.3

    153.5

    遇水生成和HCl

    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工艺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某些夹持装置已略去):

    1. (1) 仪器a的名称为,粗产品中空间构型为,b中盛放的药品的作用
    2. (2) 装置E中用软锰矿制备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装置C中反应温度控制在60~65℃,原因是
    4. (4) 通过测定三氯氧磷粗产品中氯元素含量,可进一步计算产品三氯氧磷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a g产品置于盛50.00mL蒸馏水的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将水解液配成100.00mL溶液,预处理排除含磷粒子的影响。

      ②取1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 mol/L的溶液 mL,使完全沉淀,然后选择作指示剂,用 mo/L 溶液滴定过量至终点(),记下所用体积为 mL。滴定终点的现象:

    5. (5) 产品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 (6) 资料表明,性质相近,乙醇在过量无水的作用下制备溴乙烷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写出该条件下制备溴乙烷总反应方程式

  • 1. (2024·湖北模拟) 苯氧乙酸是制备除草剂(2,4-D)的原料。某小组设计方案制备苯氧乙酸,制备原理:

    实验步骤:

    步骤1:如图1装置(部分夹持及加热装置省略),在三颈瓶中加入3.8g氯乙酸和5mL水,开动搅拌,慢慢滴加饱和溶液(约需8mL),至溶液pH为7~8.然后加入2.5g苯酚,再慢慢滴加35%的NaOH溶液至反应混合液pH为12。

     

    步骤2:将反应物在沸水浴中加热约0.5h.反应过程中pH会下降,应补加NaOH溶液,保持pH为11~12,在沸水浴上再继续加热30min,使反应完全。

    步骤3:反应完毕后,将三口瓶移出水浴,趁热转入锥形瓶中,在搅拌下用浓盐酸酸化至pH为2~3。

    步骤4:在冰浴中冷却,析出固体,待结晶完全后,抽滤(如图2所示),粗产物用冷水洗涤2~3次,在60~65℃干燥,产量约3.0g。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仪器A名称是,进水口为(填“a”或“b”)。
    2. (2) 步骤1中滴加试剂要“缓慢”,其原因是;能否用NaOH溶液替代溶液?答:(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3. (3) 本实验多次调节pH,其目的是
    4. (4) 相对酒精灯直接加热,步骤2用沸水浴加热的优点是。步骤3“趁热”转移的目的是
    5. (5) 步骤4抽滤的优点是;抽滤操作部分步骤如下:

      ①过滤完成后,先关闭抽气泵,然后再断开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皮管。

      ②将准备好的液体缓慢地倒入布氏漏斗中。

      ③开启抽气泵,抽气以帮助滤纸紧贴在漏斗的内壁,防止液体泄漏。

      ④从漏斗中取出固体时,应小心地将漏斗从抽滤瓶上移除,并将漏斗管倒置,利用手的力量将固体和滤纸一同脱落到干净的表面上。

      正确的先后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6. (6) 本实验产率最接近____(填字母)。
  • 1. (2024·祁东模拟) 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化学式为}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它是制备热敏材料VO2的原料。实验室以V2O5为原料,通过还原、转化、沉淀等步骤合成该晶体的流程如下:

    溶液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

    已知:+4价钒在弱酸性条件下具有还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 (1) N2H4为二元弱碱,其在水中的电离过程与NH3类似,其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第二步电离方程式为;N2H4与液氧接触能自燃,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步骤ii可通过如图装置完成。

      ①装置的优点为,检查其气密性的操作为

      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填“K1”或“K2”)。

      ③盛装NH4HCO3溶液的仪器名称为

    3. (3) 测定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粗产品的纯度。

      实验步骤:粗产品wg再重复实验两次。

      已知:

      ①滴入NaNO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KMnO4 , 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若平均消耗cmol/L(NH4)2Fe(SO4)2标准溶液的体积为amL,则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粗产品的纯度为

      ③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但NaNO2的加入量不足,会引起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1. (2024·怀化模拟) 碲、锑广泛应用光伏、半导体领域。某科研小组从阳极泥分铜液净化渣[主要含铜、碲(Te)、锑(Sb)等元素的化合物]分别回收碲和锑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酸浸”时,锑元素反应生成难溶的浸渣。

    ②“碱浸”时,铜、锑转化为难溶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碱浸液含有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基态Sb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 (2) “碱浸”时,二氧化碲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氯盐酸浸”时,通入的目的是;“氯盐酸浸”时温度过高会使Sb的浸出率降低,原因是
    4. (4) 向“碱浸液”中加双氧水需分批加入,目的是
    5. (5) 写出“热还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 (6) 粗碲粉中碲质量分数的测定:取3.2g粗碲粉,加入硝酸使其转化为亚碲酸(H2TeO3),将溶液置于冰盐冷剂中冷却至273K过滤、冰水洗涤等得到亚碲酸。将亚碲酸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20.00mL0.04mol·L-1酸性K2Cr2O7溶液,充分反应使亚碲酸转化为原碲酸(H6TeO6)。用0.03mol·L-1硫酸亚铁铵[ (NH4)2 Fe(SO4)2 ]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酸性K2Cr2O7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20.00m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则粗碲粉中碲的质量分数为;如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