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上·武义期末) 可乐是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种碳酸饮料,溶解有二氧化碳、糖类和香精等多种物质,经常饮用会引发肥胖,还有可能引起龋齿、糖尿病等。国际卫生组织建议人体每日摄入糖类的总量不应超过50克。已知一瓶600毫升可乐含糖浓度为10%。请根据材料回答:
    1. (1) 可乐属于(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2. (2) 正常人摄入糖类物质进入血液,但血糖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是受人体的调节(填激素名称);
    3. (3) 若每天喝一瓶600毫升可乐,其中所摄入的糖类总量是否超过了国际卫生组织的建议标准,请通过计算说明。(该可乐的密度约为1克/立方厘米)
  • 1. (2024七上·诸暨期末) 人们为了认识事物,常常要进行比较,并引入相应的科学量。下列关于“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比较物体冷热程度,引入科学量——温度 B . 比较物体吸热能力,引入科学量——比热 C . 比较物体占有空间,引入科学量——体积 D . 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科学量——密度
  • 1. (2024七上·诸暨期末) 位于我市的东白湖景区环境优美,四周密林覆盖。小明周末去景区游玩时,发现了很多与科学知识相关的现象。对此,小明展开了探究

    探究一:图甲所示为小明发现的一块能浮在水上的石头——浮石。

    1. (1) 小明通过观察发现,浮石有气孔构造,据此他猜想该浮石中有动植物化石,请你对该猜想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 (2) 用天平测量浮石的质量: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后续测量步骤均正确,最终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浮石的质量是g
    3. (3) 用量筒测量整块浮石的体积(图丁):小明在浮石的外面包裹一层薄薄的保鲜膜,从图A→图B→图C的操作,测得浮石的体积为(保鲜膜与细棒的体积忽略不计)。该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不变”)。

    4. (4) 探究二:小明通过告示牌看到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地图和东白山某处等高线图。

      由右图可知,东白湖位于诸暨市的(填“东南部”“西南部”“东北部”或“西北部”)。

    5. (5) 其中A处表示的地形是,若图中两个山顶距离是 , 根据图上比例尺,它们的实地距离是
    6. (6) 山区降水过多,容易引发泥石流。以下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探究三:小明还发现东白山是我市特产——香榧(裸子植物)的产地。

      对此,他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二歧式检索表,其中表示香榧的是

  • 1. (2024七上·诸暨期末) 小明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器材】2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其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转移至量筒中,称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③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

    称量次数

    1

    2

    3

    4

    5

    ……

    向量筒转移水的总体积(毫升)

    0

    20

    40

    60

    80

    ……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

    1. (1) 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 (2) 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的水的质量为
    3. (3) 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兴趣小组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4. (4) 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 (2024七上·诸暨期末) 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刚学过密度知识的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 , 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 (1) 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为g。
    2. (2) 这个柑橘的体积为
    3. (3) 这个柑橘的密度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 1. (2023七上·金华期末) 因研究石墨烯而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英国科学家安德烈•海姆最近又在研究氧化石 墨烯薄膜方面获得新进展。为探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物理特性,他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 如图所示: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如图① , 并测得总质量为 2 0g;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如图② , 测得其总质 量为 57.2g;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如图 ③ , 测得此时总质量为 31.2g;④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如图④。请分析回答(已 知ρ酒精 =0.8×103kg/m3 ,ρ水 =1.0×103kg/m3):

    1. (1) 通过计算说明图③烧杯内剩余的液体是何种物质?(写出计算过程)
    2. (2) 该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的物理特性是
    3. (3) 通过计算说明两种液体混合前后总体积的变化情况(写出计算过程),并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种变化。
  • 1. (2023七上·金华期末) 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 从甲图中可知, pA > pB > pC ,且 pC >p水 B . 从乙图可见,斜线部分 S 的面积表示物质的质量,其值为 16g C . 从甲图中可见,120gD 物质的体积是 200 cm3 D . 从甲图中可知,A ,B 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3:1
  • 1. (2023七上·金华期末) 小乐在长白山天池游玩期间,拾到了一种能浮在水上的石头,当地人把它称为“浮石 ”。小乐对此非常感兴趣,对它展开了研究:

    1. (1) 小乐通过观察发现,“浮石 ”(如图所示)呈灰黑色,有气孔构造。据此,“浮石 ”应属于下列哪类岩石____。
    2. (2) 小乐选取了一小块“浮石 ”,来测定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得“浮石 ”的质量:在调节天平的平衡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移,然后测得该“浮石 ”质量为m1 如乙图所示。

      ②在量筒中倒入 V1 为 60mL 的水,将绑有细线的石块用细铁丝压入水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到达 V2 为 68mL。

      ③用天平测一空烧杯的质量m2 为 40.5g。

      ④将上述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擦干石块的表面,将其放入该烧杯中,测得总质量m3 为 54.1g。 则浮石的密度为g / cm3

  • 1. (2023七上·金华期末) 用天平、烧杯和金属块(密度为p )测量盐水密度。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 质量m1 ②将金属块放入空烧杯,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使金属块浸没其中,在烧杯液面位 置做好标记,测出此时烧杯,金属块和盐水的总质量m2 ③取出金属块,放在桌面上,往烧 杯中倒入盐水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3 。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ρ盐水=(用符号表示)。若金属块取出时带出部分盐水,则测量结果将(填“偏大 ”“偏小 ”或“不受影响 ”)。
  • 1. (2023七上·金华期末) 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 3.6kg的某空心砖,规格为 20cm×15cm×10cm,砖的空心部分是 12 根横截面积为9 cm2 空心圆柱体。求:

    1. (1) 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2. (2) 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3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