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福田月考) 以宣木瓜为材料制作果醋时,首先要对果实进行软化;然后在溶液中加入白砂糖,使糖的质量分数达到12%;再接入酵母菌,敞口培养一天左右,当有大量CO2产生时开始密闭发酵;最后接入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加入白砂糖的目的是提高溶液的渗透压,特异性抑制杂菌的生长 B . 敞口的目的是提供氧气,当大量CO2产生时表明酵母菌的数量已大幅增加 C . 密闭发酵时酵母菌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了大量的酒精和CO2 D . 接入醋酸菌后要保持体系的密闭性,并定时放气排走CO2
  • 1. (2024高二下·福田月考)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研究人员对于无菌技术则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污染展开讨论。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倒平板后,对空白培养基进行培养,可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B . 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的使用过程中,可用紫外线照射30min来进行消毒 C . 若培养皿盖和培养皿底之间溅有培养基,则不宜用此培养皿培养大肠杆菌 D . 高压蒸汽灭菌时的灭菌条件通常是100kPa121℃,15~30min
  • 1. (2024高二下·福田月考) 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到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操作。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突变是发生在与链霉素接触之后 B . 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5中观察到的菌落数可能大于初始接种到该培养基上的活菌数 C . 4号和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 . 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变异
  • 1. (2024高二下·福田月考) 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正常血红蛋白基因(HbA)突变为异常血红蛋白基因(Hbs)引起,它们的某片段如图甲。现对一胎儿进行基因检测,主要原理:限制酶MstⅡ处理扩增后的DNA,加热使酶切片段解旋后用荧光标记的 CTGACTCCT 序列与其杂交,最后电泳分离。图乙为电泳后荧光出现的三种可能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提取胎儿DNA 样品后,扩增DNA 需要添加特定的引物 B . 若该胎儿检测结果为图乙一b,则其为镰状细胞贫血患者 C . 荧光标记序列越长,图乙-c中两个 DNA 条带间的距离越大 D . 用限制酶MstⅡ处理 DNA不充分,可能把正常人误判为携带者
  • 1. (2024高二下·福田月考) 《齐民要术》中有关于泡菜制作技术的记载:“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雍中。”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其含量先增多后减少 B . “于盐水中洗菜”的目的是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 C . 发酵初期向发酵罐中通入氧气有利于乳酸菌快速繁殖 D . 在发酵后期,发酵罐中乳酸含量上升,乳酸菌的数量下降
  • 1. (2024高二下·福田月考) 实验小组用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进行筛选,如图所示。挑取抑菌圈边缘的菌落进行扩增培养,然后重复图示实验进行筛选,最后定量分析连续传代细菌群体中抑菌圈的半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抗生素

    抑菌圈半径平均值/cm

    抑菌圈缩小百分比

    第一代筛选

    第二代筛选


    0

    0

    0

    青霉素

    0.95

    0.74

    22%

    四环素

    1.31

    0.70

    47%

    阿奇霉素

    0.19

    0

    100%

    A .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大肠杆菌接种在筛选培养基上 B . 抑菌圈边缘生长的菌落可能对抗生素不敏感 C . 用抗生素多代培养对大肠杆菌有定向选择作用 D . 第二代培养后,阿奇霉素能完全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
  • 1. (2024高二下·麻涌月考)  野生型青霉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其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色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

    A . 图中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存在差异的成分是色氨酸 B . 将①置于摇床中,有利于菌体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C . 经过C过程培养后,③中的菌落自身不能合成色氨酸 D . 可从在④中挑取D菌落用平板划线法进一步纯化培养
  • 1. (2024高二下·麻涌月考)  中国科学家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株嗜盐单胞菌H,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在实验室发酵生产PHA(聚羟基脂肪酸酯)等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整体利用价值,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提高菌株H对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率,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将蔗糖作为,并不断提高其浓度,经多次传代培养(指培养一段时间后,将部分培养物转入新配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以获得目标菌株。此外,选育优良菌株的方法还有等。
    2. (2) 研究人员在工厂进行扩大培养,在适宜的营养物浓度、温度、pH条件下发酵,结果发现发酵液中菌株H细胞增殖和PHA产量均未达到预期,并产生了少量乙醇等物质,说明发酵条件中可能是高密度培养的限制因素。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
    3. (3) 菌株H还能通过分解餐厨垃圾(主要含蛋白质、淀粉、油脂等)来生产PHA,说明其能分泌
  • 1. (2024高二下·麻涌月考)  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应使用经过灼烧灭菌的涂布器进行接种 B . 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 C . 图中Ⅰ、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Ⅲ区挑选单菌落 D . 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
  • 1. (2024高二下·麻涌月考)  腐乳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某科研机构研究了腐乳生产过程中不同浓度的食盐对腐乳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腐乳生产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B . 时间和食盐浓度均可影响腐乳中氨基酸的含量 C . 经过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全部分解为氨基酸 D . 食盐浓度越高,对微生物抑制作用越强,对制作腐乳越有利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8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