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金东月考)  《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衣沈,反更香美。日久弥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化为醋酸 B . 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 C . “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 . 现代发酵制醋时常进行通气搅拌,目的是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以利于醋酸菌生长
  • 1. (2024高二下·金东月考)  腊肉是我国传统美食,先秦经典《易经》里提到“晞于阳而炀于火,日腊肉”,说的便是将肉放在阳光下晒去水分后放入火中烘烤,就叫作腊肉。传统制作时还需三类调料:高度白酒、盐、香料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晞于阳”“炀于火"的目的是去除水分,防止腌制过程中杂菌滋生 B . 高度白酒除了能给腊肉带来浓郁香味外,还可以起到灭菌、防腐的作用 C . 在加盐腌制的过程中,细菌等微生物会因渗透失水而失去活性 D . 质检时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对腊肉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计数
  • 1. (2024高二下·金东月考)  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即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说明葡萄酒的酿制不需要微生物 B . “凡作酒醴须曲”的理由是加“曲”可加快发酵过程 C . “曲”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苹果青霉和黑曲霉 D . 制酒过程中必须保证较低温度和全程无氧环境
  • 1. (2024高二下·金东月考)  粗饲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其富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被降解为小分子,易于被畜禽采食和消化吸收。用于饲料发酵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和酵母菌等。生产发酵饲料的大致过程为:将适量粗饲料、益生菌和清水等拌匀,放入发酵池或容器中,然后密封发酵。已知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碳酸钙,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发酵过程中粗饲料可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碳源 B . 发酵池应该留有排气口,防止乳酸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爆炸 C . 酵母菌和乳酸菌在发酵液中的位置不同,酵母菌偏向上层 D . 可用含有碳酸钙的固体培养基,并根据透明圈初步筛选出益生菌中的乳酸菌
  • 1. (2024高二下·金东月考)  现代工艺酿酒采用的酵母菌菌种要求发酵稳定,出酒率高。为了得到理想菌株,人们需要通过实验室培养,从众多酵母类群中分离纯化出目标菌株。下列关于分离纯化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分离纯化出的目标菌株可能是能耐较高浓度酒精的菌株 B . 分离微生物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C . 得到的目标菌株用于大规模工业发酵前需进行扩大培养 D . 常在通入足量氧气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酿酒发酵
  • 1. (2024高二下·金东月考)  如图为平板划线法接种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观察或比较各种细菌菌落形态的最佳区域是④ B . 划线时要注意不能将④区域的划线与①区域相连 C . 图中所示的4次划线后,都应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D . 图中④区域最可能出现单菌落,①区域不可能出现单菌落
  • 1. (2024高二下·金东月考)  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某同学为观察自然状态下手掌上附着的微生物,将自己的手掌在配制好的LB固体培养基上轻轻按压,然后将平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对配制的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 . 对手掌需要充分清洗并用75%酒精擦拭消毒 C . 可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类型 D . 手掌上的某些微生物未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菌落
  • 1. (2024高二下·金东月考)  在进行微生物数量测定时,下列情况会造成结果偏多的是(  )
    A . 经过静置后,取培养液的上层进行直接计数 B . 进行梯度稀释时,每支试管加入了过多的无菌水 C . 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时,滴加菌液后再盖盖玻片 D . 平板上有不少菌落是两个细菌长成的菌落连在一起形成的
  • 1. (2024高二下·金东月考)  下列关于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培养基都含有水、无机盐、琼脂、碳源和氮源 B . 培养基只能用来扩增、分离和鉴定菌种 C . 培养基各成分都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 . 培养基的成分与所培养菌种的代谢有关
  • 1. (2024高二下·金东月考) 下图表示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下列与该实验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所用的培养基①②③④均属于选择培养基 B . 图中Ⅰ、Ⅱ过程实现了对目标微生物的稀释 C . 统计⑤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并不一定代表接种到④上的活菌数 D . 在⑤处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