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苋菜是一年生C4草本植物,耐热不耐寒。为探究温度调控苋菜光合作用的机制,研究人员对不同处理下苋菜株高、叶绿素含量、PEP羧化酶表达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处理3d

    处理6d

    苋菜株高/cm

    叶绿素含量/(mg·g-1

    PEP羧化酶相对表达量

    苋菜株高/cm

    叶绿素含量/(mg·g-1

    PEP羧化酶相对表达量

    25℃(对照)

    13.67

    36.66

    0.996

    15.4

    36.97

    1.078

    20℃

    13.2

    36.13

    1.196

    14.1

    36.07

    1.936

    15℃

    12.77

    34.06

    1.175

    13.07

    32.42

    2.609

    10℃

    12.3

    32.86

    0.722

    12.37

    .31.48

    0.857

    注:对照组25℃以下温度的均属于低温,离体叶绿素由于缺少膜系统,强光下容易反应分解。

    1. (1) 在苋菜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承担着的功能。植物光合能力与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为测定叶绿素含量,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用打孔器取20片1cm2小圆片→剪碎后装入25mL容量瓶→用定容后置于暗处24h→在光(红光、蓝紫光)照射下测定提取液吸光值并计算叶绿素含量。上述操作中,将容量瓶“置于暗处”的原因是
    2. (2)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根据表格的实验结果,分析低温影响苋菜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3. (3) 10℃处理时苋菜植株基本停止生长,且在10℃以下苋菜种子发芽困难,这与种子内(填植物激素)含量升高有关。
    4. (4) C4植物能够利用大气中浓度很低的CO2 , 并且使C4集中到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中,供维管束鞘细胞内叶绿体中的C3途径利用,相关物质转化见下图:

      ①温度可通过影响酶的(答出两点)来调控植物光合作用。

      ②)根据上图,可知PEP羧化酶的作用是实现卡尔文循环中的步骤。20℃、15℃处理下,PEP化酶表达量均上升,但维管束鞘细胞内暗(碳)反应速率仍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两点)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因水草丰美、禽兽繁集成为清朝皇家的狩猎场。后来随着清政府大量开垦伐木,加之连年山火等原因,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近60年来,三代护林员在这里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硬是把莽莽荒漠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生态治理奇迹。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工林建立之初,经常遭受病虫害,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降低了害虫种群的,这直接导致了害虫种群密度下降,这是生态系统的功能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这属于防治技术。
    2. (2) 塞罕坝建场初期,黑琴鸡等野生动物数量众多,后因生态环境的恶化及违法捕猎行为等原因,该环境条件长时间内所能维持的黑琴鸡的变小。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黑琴鸡将呈现(填“J”形或“S”形)增长,这是对生物多样性采取保护的一项措施。
    3. (3) 塞罕坝的变迁属于群落的演替,既有森林、又有草原,群落中的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有机整体,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说明其群落类型是由决定的(除人为因素外)。与草原相比,森林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更强,其原因是
    4. (4) 为帮助护林员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林,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需对塞罕坝生态系统的进行研究,具体方法为:先在野外搜集所研究动物的,然后与动物肠胃内的食物碎片进行比较分析;或者将同位素标记的水溶液注入植物体内,搜集周围的动物,定量测定其取食的相对量,等等。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2n+1,配子育性及结实率与二倍体相同)。科学家利用人工构建的一系列增加了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纯合水稻三体,分别与野生型水稻的隐性突变体(2n=24)杂交,获得F1 , F1植株单独种植,自交得到F2 , 分别统计各自F2的表现型和比例,可以判断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可能会导致子代中出现三体 B . 需构建12种野生型水稻三体,分别与隐性突变体杂交才能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 C . 若某F1植株子代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35:1,说明突变基因位于该三体所在的染色体上 D . 若某F1植株子代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5:1,则突变基因位于该三体所在的染色体上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Xb的生物体某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图2表示图1过程某些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还可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 B . 图1的CD段对应图2的I时期,图2的Ⅱ时期对应图1的AB、EG、HI段 C . 若该细胞核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后,至少3个子细胞带标记 D . 该细胞经历图1过程最终形成一个aXBXb的子细胞,则其他的子细胞基因型可能有4种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在一神经纤维上接有一系列相同电表测其膜电位,神经纤维某一位点受刺激后的某一时刻,根据电表指针偏转情况作出神经纤维膜上各位点的电位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点可能是受刺激的位点 B . 各电表测得的是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 C . 该图能体现动作电位传导的不衰减性 D . b点电表指针所处位置与d点的相同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二倍体生物(2n=6)的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字母表示基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类型有4种 B . ①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交换,一定导致基因重组 C . 该细胞可形成4个精细胞,共4种基因型 D . 产生Aa基因型配子是由于某条染色体片段重复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物穴居、善跑,夏眠的习性与草原环境相适应 B . 顶极群落的能量输入和输出达到动态平衡,净生产量达到最大值 C . 温带落叶阔叶林从冬季到夏季群落结构和类型发生了改变 D . 肠道内的寄生物对仓鼠的环境容纳量不产生影响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植物体能对光照、温度、重力等多种环境信号做出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间歇光打断短日照植物的夜长可阻止其开花 B . 根具有正向重力性是由于伸长区的细胞能感受重力 C . 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光敏色素能接受并转化光信号 D . 冬小麦具有春化作用说明光照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20世纪50年代,有人做了如下的实验:将黑色桦尺蠖蛾和浅色桦尺蠖蛾分别标记后放养在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浅色桦尺蠖(蛾)

    黑色桦尺蠖(蛾)

    地区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200

    45(22.5%)

    200

    138(69%)

    非工业区

    200

    146(73%)

    200

    12(6%)

    A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提出基因突变为桦尺蠖蛾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 . 所在环境的不同导致桦尺蠖的基因突变朝不同方向进行 C . 在同一环境中不同颜色桦尺蠖蛾的存活率存在差异 D . 该实验说明环境的变化可以使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 1. (2024高三下·长兴月考)  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与结论

    A

    32P标记的噬菌体+大肠杆菌

    离心后获得的沉淀物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B

    H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不含放射性的病毒

    检测到病毒具有放射性,说明该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C

    R型菌+死的S型菌

    出现S型菌菌落,证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D

    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普通(14N)培养基

    第二次分裂后,提取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出现中带和轻带,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A . A B . B C . C D . D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