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成都开学考)  近年来沙漠蝗虫灾害在东非地区持续蔓延,蝗灾从非洲蔓延至亚洲;蝗灾的大爆发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和草场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发现干旱年份,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利于蝗虫卵的孵化,极易发生蝗灾。为治理蝗灾,劳动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干旱等属于影响蝗虫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B . 气候干旱是引起沙漠蝗虫种群爆发式增长的直接原因 C . 宋代的“挖卵灭种”能改变蝗虫的年龄结构 D . 现代的“改治结合”能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降低K
  • 1. (2024高三下·长沙月考)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 B . 图甲中的 和 分别表示被捕食者和捕食者的K 值 C . 图乙中的 abcd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①②③④区 D . 图乙中的 b时间段内 N 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1. (2024高二下·永州开学考)  新余的湖泊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最为盛名的是仙女湖,仙女湖是“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汇聚了奇峰、森林、岛屿、曲水于一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丰富的鱼类资源,仙女湖严格实行“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鳙鱼、草鱼、鲤鱼、鲢鱼、乌鱼、青鱼等多种鱼获得有机鱼认证。“湖水煮湖鱼”,是仙女湖渔民一种传统而又简单的吃鱼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要调查仙女湖中鳙鱼的种群密度,可用法。调查数据显示,湖中的鳙鱼种群数量已接近环境容纳量,现对鳙鱼进行捕捞,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请给出合理的捕捞建议
    2. (2) 研究人员对仙女湖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分析,要研究仙女湖中鱼类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答出2 点即可)。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结果。
    3. (3) 仙女湖中99座岛屿星罗棋布,湖叉港湾扑朔迷离,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5%,共有 220种,765 属,3000多种,占全国总科62.3%,有各种鸟兽类76种,从湖岸边到湖心处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湖中有草、草中有湖”,生活在不同植物区域的动物种类有明显差异,原因是
  • 1. (2024高二下·永州开学考)  大树杜鹃为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珍稀植物,是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而发芽率低;其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开花;且该树种对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苛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影响大树杜鹃发芽率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林木郁闭度 B . 大树杜鹃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 大树杜鹃有性生殖能力较低,积极进行人工繁育可有效促进种群数量增加 D . 在原产地适度清除林下凋落物并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大树杜鹃的有效保护
  • 1. (2024高二下·仁寿开学考)  若“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以公式的形式表达为N=N0λt。甲、乙是两个种群,它们侵入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某时期自然增长率的值(α>0)如图所示,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种群侵入该自然生态系统后,α=λ B . 该时期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增长的 C . 该时期乙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相等 D . 甲种群的种群数量将一直增加
  • 1. (2024高二下·仁寿开学考)  种间关系有捕食、种间竞争、互利共生等,一生物兴趣小组构建的甲、乙种群的种间关系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种群和乙种群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B . a~b段,甲、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C . 甲种群对乙种群数量影响的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 . 由图可知,乙种群的K值为N3
  • 1. (2024高二下·仁寿开学考)  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挖洞时会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上,使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土丘需要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CK作为对照组,表示无土丘区域,A、B、C、D依次表示土丘密度不断增加的4个区域(其他条件相同),下图表示演替至第6年时各区域的植物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A~D区域中,高原鼢鼠数量依次增多 B . 高原鼢鼠会破坏植物的根系,不利于植物丰富度的增加 C . 高原鼢鼠可能会改变草甸优势植物种群

    D . 彻底消灭高原鼢鼠不利于提高草甸的植物生物量
  • 1. (2024高二上·宁乡市期末) 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其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在野外增殖迅速,会啃食水稻等农作物,使农作物减产。福寿螺已被我国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福寿螺入侵某地区初期由于缺少而迅速增殖。欲调查某田地中福寿螺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法。
    2. (2) 研究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研究人员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如图是放养中华鳖(处理组)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况。

        

      ①放养中华鳖后,福寿螺卵块数在时间段下降最明显,说明这段时间内成年(生殖期)福寿螺的数量明显减少。

      ②从种群数量特征分析,放养中华鳖(处理组)后,8—9月份福寿螺卵块数很少的直接原因是

      ③实验结果说明

  • 1. (2024高二上·新化期末)  历史上,飞蝗引起的蝗灾在全球范围内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科研人员确定了飞蝗的群聚激素。
    1. (1) 影响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研究表明,在群聚激素影响下,飞蝗种群由散居型可转变为群聚型,形成超大型种群,可导致蝗灾。从种群特征分析,群聚激素导致发生改变。
    2. (2) 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聚激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区和B区通入不同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A区

      B区

      通入物质

      停留时间(s)

      通入挥发性物质

      停留时间(s)

      第1组

      溶剂

      430

      苯乙腈(PAN)

      170

      第2组

      溶剂

      190

      4-乙烯基苯甲醚(4-VA)

      410

      第3组

      溶剂

      285

      苯乙醇(PhA)

      315

      科研人员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聚激素,判断依据是

    3. (3) 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其溶剂进行图1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1分析,本实验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法。为确保取样的随机性,本实验所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一点)。

      ②据图2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4. (4) 飞蝗在历史上曾造成大面积减产,有人提出要将其完全消灭,你认为该观点合理?,理由是
  • 1. (2024高二上·邵阳期末) 唐鱼是华南地区的小型濒危杂食性鱼类,入侵物种食蚊鱼会捕食唐鱼。研究人员调 查比较了在不同生境中唐鱼种群的体长在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与无入侵取样点间的差异。 (图中矩形代表体长集中分布区域,其内黑色横线表示平均值,垂直线段表示数值的变动范围,上下两端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体长与鱼龄相关)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 入侵初期,与农田生境相比溪流生境中食蚊鱼更容易捕食到唐鱼幼体 B . 食蚊鱼入侵使唐鱼种群的平均体长上升,有利于唐鱼种群的数量增长 C . 相同生境里,食蚊鱼的入侵使唐鱼的种内竞争激烈程度降低 D . 食蚊鱼入侵是对唐鱼种群数量调节的外部调节因素,但不改变其 K 值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