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1859年,一位来到澳大利亚定居的英国人在其农场中放生了24只野兔,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世纪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超过6亿只,人们引入了黏液瘤病毒才使野兔的数量得到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野兔种群增长迅猛的原因是食物充足、缺少天敌 B . 外来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中,短时间内都会像野兔一样增长迅猛 C . 引入黏液瘤病毒控制野兔数量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D . 不引入黏液病毒控制,野兔会呈“S”形曲线增长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密度一定会增多 B . 性别比例也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C .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常用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B . 在计数室内滴入酵母菌培养液后须缓缓盖上盖玻片,以免产生气泡 C .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可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D . 增加酵母菌的接种量不会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
  • 1. (2024高二下·光明期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仅仅是一句谚语,也体现了自然界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若老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会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生物构成完整的食物链 B . 老鹰的迁入增加了相关食物链的长度 C . 老鹰的迁入一定会使螳螂数量增加 D . 老鹰迁入后与黄雀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期中)  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草场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需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B .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并不影响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 C . 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高寒草甸不会发生演替 D . 过度放牧会导致群落结构改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1. (2024高二下·联合月考)  甲、乙两种轮虫主要分布于淡水水域,均以蛋白核小球藻等为食。为研究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密度信号对轮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乙轮虫分布区域相同且均以蛋白核小球藻等为食,二者生态位有重叠 B . 五组轮虫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其中的9.12个/mL为对照组的K值 C . 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轮虫甲的密度信号能够抑制轮虫乙的种群数量增长 D . 轮虫乙的密度信号可抑制同种轮虫种群增长,且该作用与其密度呈正相关
  • 1. (2024高二下·河池月考)  种植过草莓的农田,闲置多年后被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草莓和木本植物不能共同繁盛。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这是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 . 演替最终都会达到群落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状态 C . 该演替能使土壤和光能得到更充分利用 D . 人类活动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1. (2024高三下·广州模拟)  某同学使用血细胞计数板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在实验操作无误的情况下,他所选的5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1、0、7、0、2。则该同学下一步操作最合理的是(  )
    A . 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倍后,重新制作装片观察计数 B . 计数5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直接进行估算 C . 重新选取酵母菌数量相对较多的小方格进行计数和估算 D . 改为计数5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再决定后续的操作
  • 1. (2024高三下·南宁月考) 研究人员研究了某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进行生态修复时,植物的引种一般会选择本地物种,不选外来物种,说明引种时遵循了的生态工程原理。遵循这一原理一方面可以避免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发生生态位重叠,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外来物种容易呈现形增长,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2) 土壤中的有机碳来源包括(答出两方面)和消费者的粪便。土壤中的有机碳会经转化为CO2 , 释放到大气中。
    3. (3) 研究人员检测了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生态学中用功能丰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种占据的生态位的相对多少。一个群落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高,导致其功能丰富度越大。在物种丰富度相同的两个群落(AB)中,A中不同物种占据的生态位重叠很小,B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很大,实际上A的功能丰富度大于B。进一步研究发现,功能丰富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

      综合上述信息,在图2中画出演替时间、物种丰富度和功能丰富度是如何共同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实线表示正相关,虚线表示负相关)。

    4. (4) 研究认为,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利于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CO2的含量。根据上述信息,提出一条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合理建议
  • 1. (2024高三下·深圳模拟)  为探究生物资源利用效率对物种共存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分别进行了黑腹果蝇、伊米果蝇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种培养条件对黑腹果蝇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不大 B . 前16天的培养中黑腹果蝇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逐渐增大 C . 两种培养条件主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伊米果蝇种群密度 D . 年龄结构和基因型组成都会对两种果蝇的种群动态产生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