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下·桂林期末) 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菌)对青霉素是敏感的,逐渐提高青霉素浓度对其逐代培养,总有个别细菌(突变菌)存活并繁殖,最终得到一个能生长在青霉素浓度为250单位/cm3的培养基里的抗药品系,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青霉素使野生菌产生定向变异 B . 突变菌的抗药性属于不利变异 C . 抗药性随着“选择”逐代累积 D . 突变菌与野生菌具有生殖隔离
  • 1. (2023高二下·合肥期末)  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见下表。已知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依次为R、r+和r,且R对r+、r为显性,r+对r为显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红花植株

    白花植株

    黄花植株

    初次调查

    64%

    36%

    0

    二次调查

    36%

    25%

    39%

    A . R与r+、R与r、r+与r都是等位基因 B . 初次调查时种群中基因r+的频率为0 C . 该植物在两次调查过程中发生了进化 D . 基因R与r+的碱基排列顺序完全相同
  • 1. (2023高一下·芜湖期末)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作用效果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进化的观点分析,细菌耐药性变异产生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广泛使用(填“前”或“后”)。
    2. (2) 某学生为研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并将平板划分为三个大小一致的区域,各放入一个经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处理的相同圆形滤纸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2-16h,观察结果(如下图),测量各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

      ②挑取该平板上(“靠近”或“远离”)抑菌圈的菌落,配成菌液,重复上述实验,培养多代,记录每一代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

      ③预期实验结果: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会

    3. (3) 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有利或有害是相对的,原因是
  • 1. (2023高一下·芜湖期末)  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 B . 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C . 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型 D .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1. (2023高一下·铜仁期末)  茶尺蠖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影响茶叶产量。研究人员比较了甲、乙两地茶尺蠖对E病毒的敏感度,结果如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两地茶尺蠖颜色深浅不同,与自然选择有关 B . 由图可知,乙地比甲地的茶尺蠖对E病毒更敏感 C . 若两地茶尺杂交后代不可育,说明两者存在生殖隔离 D . 若在茶园施加E病毒,茶尺蠖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 1. (2023高三上·海安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B . 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会定向改变 C . 大量化石证据证实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D .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 1. (2023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某种兰花细长的花距底部分泌花蜜,主要由采蜜蛾类为其传粉。多年后发现,在某地  其传粉者从采蜜蛾类逐渐转变为采油蜂类。进一步研究发现,花距中花蜜大量减少,而二乙酸甘油酯(一种油脂类化合物)有所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种兰花通过基因指导有关酶的合成来控制花距中二乙酸甘油酯的合成 B . 该种群中与花距分泌物有关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与传粉动物的转变有关 C . 兰花花距中分泌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是兰花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 该种兰花与采油蜂之间在相互影响下不断进化和发展,体现了协同进化
  • 1. (2023高一下·哈尔滨期末)  一块农田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的杀灭效果显著,但随着该种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  ,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 
    2. (2) 害虫抗药性变异产生于使用杀虫剂  (“前”或“后”)。由于同种杀虫剂的反复使用,害虫的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  是不定向的,但  是定向的。 
    3. (3) 在对该种害虫的群体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群体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害虫群体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  。 
    4. (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  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当然,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  的。
  • 1. (2023高一下·哈尔滨期末)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基因型
    B . 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因此突变后的基因都能遗传给后代
    C .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 . 长期使用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 1. (2023高一下·镇江期末)  巴拿马海峡将许多海洋生物分成太平洋种群和加勒比海种群,如鼓虾属的7个物种之间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只有约1%的种间交配可能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B . 鼓虾属7个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C . 食物和栖息空间的不同,导致不同海洋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 D . 新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2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