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进化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1.  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见下表。已知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依次为R、r+和r,且R对r+、r为显性,r+对r为显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红花植株

    白花植株

    黄花植株

    初次调查

    64%

    36%

    0

    二次调查

    36%

    25%

    39%

    A . R与r+、R与r、r+与r都是等位基因 B . 初次调查时种群中基因r+的频率为0 C . 该植物在两次调查过程中发生了进化 D . 基因R与r+的碱基排列顺序完全相同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州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右图是对此六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关于兔子和病毒进化如图变化的原因,恰当的是 (    )

    A . 隔离,自然选择 B . 隔离,突变 C . 隔离,定向进化 D . 突变,自然选择
  • 2. “经过突变的基因,对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说法是(    )
    A . 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B . 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 . 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D . 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绝灭
  • 3. 下列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论基本观点的是(    )
    A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 .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