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绵阳模拟) 在工业上经常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从橙子等水果果皮中收集橙油(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其键线式和实验步骤如下:

    对象

    密度

    熔点

    沸点

    化学性质

    柠檬烯

    177℃

    遇明火、高温、强氧化剂易燃

    39.8℃

    遇明火易爆炸

    I.提取柠檬烯

    ①将200g新鲜的橙子皮剪成小碎片后,投入烧瓶D中,加入约水,按照上图安装水蒸馏装置。

    ②松开弹簧夹G,加热水蒸气发生器A至水沸腾,当T形管的支管口大量水蒸气时夹紧弹簧夹G,开启冷却水,水蒸气蒸馏即开始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锥形瓶馏出液的水面上有一层很薄的油层。

    II.提纯柠檬烯

    ①将馏出液用萃取,萃取3次后合并萃取液,置于装有适量无水硫酸钠的锥形瓶中。

    ②将锥形瓶中的溶液倒入蒸馏烧瓶中蒸馏。本实验共获得橙油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直形玻璃管C的作用
    2. (2) 水蒸气蒸馏时,判断蒸馏结束的方法是
    3. (3) 将馏出液用萃取时,柠檬烯从(填仪器名称)的(填“上口”或“下口”)出来。
    4. (4) 无水硫酸钠可以换成(填字母)。

      a.浓硫酸       b.熟石灰    c.无水氯化镁

    5. (5) 提纯柠檬烯的蒸馏操作时,下列操作的先后顺序分别为(填字母)

      a.通冷凝水    b.加热蒸馏烧瓶

      蒸馏操作用加热的方法。

    6. (6) 新鲜橙子皮中的橙油质量分数为%(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 1. (2024·长沙模拟) 以赤泥(含有大量等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钪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ⅧB族 B . 操作1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 C . 灼烧时生成 , 消耗 D . 盐酸溶解时生成难溶的的离子反应为
  • 1. (2024·长沙模拟) 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仪器①、②可用于物质分离 B . 仪器②、③使用时需要检查是否漏水 C . 仪器④、⑤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D . 仪器③、⑥使用前需要烘干
  • 1. (2024·长沙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乙酸乙酯(含少量乙酸)样品中加入乙醇、浓硫酸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B

    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加到稀氨水中

    制备胶体

    C

    将硝酸银溶液逐滴滴加到氨水中,溶液恰好澄清

    配制银氨溶液

    D

    计测定相同浓度的和醋酸钠溶液大小

    验证酸性弱于醋酸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长沙模拟) 对氯甲苯是生产农药、医药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实验室常用对甲基苯胺和亚硝酸钠在冷的无机酸溶液中生成重氮盐,制得的重氮盐再进一步取代即可制得对氯甲苯,其反应原理如下:

    实验相关数据: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沸点/℃

    溶解度

    对甲基苯胺

    107

    0.97

    197.4

    微溶于水

    环己烷

    84

    0.78

    80.7

    难溶于水

    对氯甲苯

    126.5

    1.07

    159.2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环己烷等有机溶剂

    实验步骤:

    (一)重氮盐溶液的制备

    在烧杯中依次加入15 mL水、15 mL浓盐酸、5.35 g对甲基苯胺,加热至固体充分溶解,将溶液置于冰盐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糊状,在0 ℃条件下边搅拌边滴入80% 溶液,用淀粉-KI试纸检验混合液,若试纸变蓝则不必再加溶液。

    (二)对氯甲苯的制备

    将制好的对甲基苯胺重氮盐滴加至装有冷的CuCl-HCl溶液的烧瓶中,滴加完毕后,室温放置30 min,有大量气体X逸出,在55 ℃水浴中使气体X释放完全,向烧瓶A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水蒸气蒸馏,当不再有油滴馏出时停止加热。将馏出液转移至分液漏斗,分离出有机层(粗产品),用环己烷萃取水层两次,将萃取所得有机层与粗产品合并,分别用10% NaOH溶液、水、浓硫酸、水洗涤,再用无水干燥后蒸馏,控制温度在158~162 ℃收得馏分3.8 g。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制备重氮盐溶液时,用淀粉-KI试纸检验混合液,试纸变蓝且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导致试纸变蓝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仪器C的名称为,A中玻璃管的作用为
    3. (3) 用环己烷萃取水层时,所得有机层从分液漏斗(填“上口”或“下口”)放出,将萃取所得有机层与粗产品合并的目的是
    4. (4) 粗产品经干燥后,先用(填序号)蒸馏由低沸点杂质,再控制温度在158~162 ℃改用(填序号)收集馏分。

      A.直形冷凝管    B.球形冷凝管    C.空气冷凝管

    5. (5) 对氯甲苯的产率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 (2024·汕头模拟) 实验促进化学学科发展,下列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错误的是(    )

    A

    B

    C

    D

    直形冷凝管

    分液漏斗

    容量瓶

    石英坩埚

    用于冷凝操作

    用于分液或滴加液体

    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用于熔化NaOH固体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汕头模拟) 工业上用红土镍矿(主要成分为NiO,含CoO、FeO、、MgO、CaO和)制备。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加入在高压下进行酸浸。充分浸取后过滤出的酸浸渣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2. (2) 由溶液获取的操作是、过滤、洗涤。
    3. (3) 沉镁沉钙加入NaF溶液,生成若沉淀前溶液中 , 当沉淀完全后滤液中时,除钙率为(忽略沉淀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已知:
    4. (4) “萃取”可将金属离子进行富集与分离,原理如下:。工业上用磺化煤油做萃取剂,萃取时,Co、Ni的浸出率和Co/Ni分离因素随pH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萃取时,选择pH为左右。

      ②反萃取的试剂为

    5. (5) 氧化、沉铁沉铝时,需加入NaClO溶液起氧化作用。写出与NaClO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 (6) 中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 1. (2024·岳阳模拟) 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利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测定产品纯度。

    已知:Ⅰ.是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可被迅速氧化。

    Ⅱ.浓的溶液为无色,加水稀释即析出白色固体。

    回答下列问题:

    1. (1) ①图中制取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②装有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

      ③为吸收尾气,C中可选用试剂(填标号)。

      A.溶液   B.饱和食盐水   C.浓   D.溶液

    2. (2) 制备:打开分液漏斗旋塞与搅拌器,装置B中依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观察到时停止反应。将B中溶液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立即得到白色沉淀,抽滤得粗品。

    3. (3) 洗涤:洗涤时最好用95%的乙醇洗涤滤饼,其目的是
    4. (4) 纯度测定: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成品3.00g,将其置于过量的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配成250mL溶液。移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溶液滴定至终点,再重复滴定2次,三次平均消耗溶液25.00mL(滴定过程中转化为不反应)。

      ①产品中加入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 1. (2024·肇庆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获取纯净的Cl2 , 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制备 B . 纯化 C . 收集 D . 吸收尾气
  • 1. (2024·韶关模拟) 某校化学学习小组探究溶液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分液漏斗中盛有浓硫酸,锥形瓶中装有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准备】

    1. (1) 写出实验中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2. (2) 配制100mL溶液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3. (3) 【实验探究】

      向3mL溶液中通入 , 观察到溶液立即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放置12小时后,红棕色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结合已有知识,针对溶液呈红棕色学习小组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水解产生了红棕色的胶体;

      猜想2:与溶液中某种价含硫微粒形成了红棕色的配合物。

      为验证上述猜想,甲同学用激光笔照射该红棕色溶液,,证明猜想1不成立。

    4. (4) 乙同学查阅文献得知猜想2正确,并设计了下表3组实验,以确定红棕色配合物的配体是中的哪一种(实验均在常温下进行)。

      组别

      溶液1(1mL)

      溶液2(2mL)

      现象

      a

      溶液

      的饱和溶液

      溶液1和溶液2混合后,组别a、b、c所得溶液红棕色依次加深。

      b

      的饱和溶液,用固体调节.

      c

      的饱和溶液,用固体调节

      已知:常温下,溶液中价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及有关信息可知,红棕色配合物中的配体是(填写微粒符号),依据的实验证据是

    5. (5) 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利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吸光度,吸光度 , 其中k为摩尔吸收系数;L为液层厚度即光路长度,在实验中液层厚度保持一致;c为有色物质的浓度。

      丙同学经过思考,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除了pH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还有一个因素也可能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于是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填写下表中空白处。

      实验序号

      操作

      吸光度

      1

      把1mL 0.1mol/L溶液与2mL饱和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变成红棕色,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2

      ,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实验结果讨论:若 , 则该因素不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若 , 则该因素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

    6. (6) 丁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配合物在溶液中存在解离平衡,如:

      丁同学设计实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证明解离平衡的存在。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限选试剂为:溶液,溶液,固体,固体

      实验序号

      操作

      吸光度

      结论

      3

      向3mL 0.1mol/L溶液中通入 , 溶液立即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4

              ①     , 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②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平衡向        ③    移动(填“左”或“右”)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