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罗平模拟) 半导体光催化是指半导体材料吸收光子,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 , 从而引发一系列反应的过程。一种光催化选择性氧化甲烷制备甲醇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转化①是吸热过程 B . 的电子式为 C . 转化②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D . 光照下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且不改变反应的焓变
  • 1. (2024高一下·开远开学考) 把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因素中,影响该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①盐酸的浓度 ②镁条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Cl-的浓度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1. (2024·湖北模拟) 纳米催化制备甲酸钠的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纳米尺寸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B . 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C . 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持续补充 D .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 1. (2024高一下·唐山开学考) 某温度下,对可逆反应: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度增大 B . 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 . 压强不变,充入与反应体系不反应的 , 反应速率减小;体积不变,充入 , 反应速率不变 D . 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 1. (2024高三下·广东开学考) 铁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铁及其化合物有着丰富的化学性质。
    1. (1) 铁粉与溶液反应,产生的体积(标准状况下)随时间变化如图。

      反应平均速率

      三点反应速率从大到小顺序是:

    2. (2) 常温下,溶液与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配合物,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3. (3) 反应在加入催化后,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反应机理中有出现。

      ①写出速控步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反应过程中由于浓度较低而不容易被检测到,请回答浓度较低的原因:

    4. (4) 某些有色物质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吸光度与有色物质的浓度呈正比,这是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用公式表示为。溶液中与邻二氮菲( , 一种双齿配体,其结构见下图)会生成橘黄色的配合物 , 反应为:;取的溶液,加入不同体积浓度均为溶液,充分反应后加水定容至 , 得到系列溶液,测其吸光度,结果如下表:

      根据此数据,可以推断反应计量数 , 并计算值,且可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溶液中的浓度。

      已知:1.为吸光度,无单位;为常数,单位为为有色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吸光度近似为0)。

      2.邻二氮菲的结构如图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

      ①使用该方法时,需要控制在2~9之间,其原因为:

      的配位数为。(填标号)

      A.2    B.3    C.6    D.8

      ③该实验条件下值为

  • 1. (2024·海淀模拟) 工业上以1,4-丁二醇(BD)为原料催化脱氢制备γ-丁内酯(BL),其副反应产物为四氢呋喃().正丁醇()及其他四碳有机物。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温度下。向1L容器中通入BD反应2h,测得BL、在四碳有机产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

    温度/℃

    220

    240

    250

    255

    BL/%

    60.2

    84.6

    92.6

    95.2

    /%

    1.2

    1.8

    1.9

    2.1

    /%

    0.2

    0.3

    0.4

    0.6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220℃,2h时 , 则BD的总转化率为37.5% B . 250℃,2h时 C . 255℃,2h时 , 则0~2h内n(H2) D . 由表中数据可知,220~255℃,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 1. (2024·绥化模拟)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已知混合溶液中的初始浓度相同,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的脱除率与的初始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 . 反应中为氧化剂 C . 的键角小于的键角 D . a点小于b点
  • 1. (2024·绥化模拟) 氨是无碳的能源载体和潜在的储氢燃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塑料和炸药的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已知:

      在下列温度下,该反应可能自发进行的是____(填字母)。

    2. (2) 反应历程中各步势能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ad”表示。

      产物从催化剂上脱附(填“释放”或“吸收”)能量;该反应历程中有个基元反应,决速步骤的反应可以表示为

    3. (3) 在容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内充入 , 加入合适催化剂(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在催化剂Ⅱ作用下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可能是(不考虑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c点(填“大于”或“小于”)b点 , 简述其原因:

    4. (4) 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氮的反应速率为(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与浓度无关。为反应级数,可取正数、负数、0,也可取分数),为了测定反应级数,下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序号

      反应速率

      I

      0.1

      0.1

      0.1

      v

      II

      0.2

      0.1

      0.1

      III

      0.2

      0.4

      0.1

      IV

      0.1

      0.9

      0.3

    5. (5) 利用催化剂通过电化学反应在室温下合成氨的原理如下图所示,该装置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1. (2024·广西模拟) 氢能是最具用前景的绿色能源,下列反应是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方法之一:  △H

    已知:①  

      

      

    1. (1) △H =,反应②在(填“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有利于自发。
    2. (2) 实验发现,830℃时(其他条件相同),相同时间内,向上述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以提高H2的百分含量。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无CaO、投入微米CaO、投入纳米CaO,H2百分含量不同的原因是

    3. (3) 在T1℃时,将0.10 mol CO与0.40 mol H2O(g)充入5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x(H2)=0.08。

      ①CO的平衡转化率a=;T1℃时,反应平衡常数k=(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由T1℃时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x(CO)和v~x(H2)的关系如图1所示。若升高温度,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v~x(CO)相应的点变为v~x(H2)相应的点变为

    4. (4) 反应的Arrhenius经验公式的实验数据如图2中曲线所示,已知经验公式为(其中Ea为活化能,k为速率常数,RE和C为常数)。该反应的活化能Ea=kJ/mol。

  • 1. (2024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研究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过程一般含有以下三个反应:

    Ⅰ.

    Ⅱ.

    Ⅲ.

    1. (1)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 (2) 反应Ⅰ在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其中标有*的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TS为过渡态);

      使用催化剂的曲线是(填“甲”或“乙”),该催化剂可使反应历程中决速步骤的活化能降低eV,平衡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达到化学平衡后再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填“加快”或“减慢”),平衡(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3. (3) 向恒容密闭容器中按初始进料比投入反应物,只发生反应Ⅰ和Ⅱ。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体系中、CO的选择性和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选择性是指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参与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图中表示平衡转化率的曲线是(填“a”“b”或“c”),其如图变化的原因是

    4. (4) 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气体和3mol气体发生上述三个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g)为amol,CO(g)为bmol,反应Ⅱ的平衡常数为(用含ab的式子表示)。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4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