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唐代十道或十五道巡按使在各自的监察区内行使巡察职权,于各道设立治所,实行定期的巡察制度。同时还制定了包括吏治、民生、户口、治安等多个方面的巡视规范《巡察六条》,并且还规定了巡按使的停留时间。这表明唐代监察制度( )
    A . 具有极强制度创新意义 B . 改变了地方权力结构 C . 旨在加强君权削弱相权 D . 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唐代隆盛的原因,可于其制度之健全合理中求得答案。按唐制渊源于隋,隋则承北朝余绪兼及南朝梁、陈之典章制度,至唐太宗时斟酌损益,制定完善,使其健全合理。以下不属于唐继承隋并发展的典章制度是( )
    A . 租庸调制 B . 三省六部制 C . 科举制 D . 九品中正制
  • 1. (2024高二下·铁锋期中)  西方“两官分途”的核心是保持文官的“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文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对政党政治采取超然的态度,不与政党共进退;一旦进入文官队伍,文官的身份就得到法律保障,因此又叫“终身官员”和“永久雇员”等。据此推断,西方文官制度(    )
    A . 促进了政治与管理的相互结合 B . 克服了西方政党政治的弊端 C . 顺应工业革命前改革官制需求 D . 对国家治理具有双重的影响
  • 1. (2024高二下·尚义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对干部实行科学地分类,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89年,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始在审计署、海关总署等六个部门进行试点。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摘编自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二 1855年2月,英国首相帕默斯顿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文官选拔面向社会公开报名,对考试、审查合格者须发合格证书,分配到用人部门,经过短期的试用之后再正式任命。从1855年颁布院令后的九个月里,被提名应试的文官候选人1078人,经过考试淘汰了309人。1870年以后,由于公开竞争考试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文官质量。英国文官选拔最初重视通才,后来重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法律规定文官不得为议员,不能参加党派政治活动。

    ——摘自程西筠《由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士——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原因。
    2. (2) 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公务员制度和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 1. (2024高二下·尚义开学考) 下图所示为东晋至唐朝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唐代( )

    A . 重文轻武风气盛行 B . 平民子弟垄断仕途 C . 政权统治基础扩大 D . 官员队伍素质提升
  • 1. (2024高三下·丰南月考) 下列关于宋代科举制的记述,集中反映出这一制度( )

    内容

    出处

    “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

    《欧阳修全集》

    “宋自中兴以后,每科进士及第动以四五百人计,盖倍于唐有余矣。”

    马端临《文献通考》

    “唐朝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硅祖,世为显著。至本朝(宋代)绝无闻人。”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

    A . 旨在强化对官吏的思想控制 B . 保障了官员选拔公平公正 C . 切实防范宗室外戚干预政治 D . 优化了官僚队伍总体结构
  • 1. (2024高二下·江西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为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不仅取消了家庭出身和门第限制,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甚至连恶霸、黥吏的子弟及以屠杀为业者都准许应考。宋代录取的人数众多,达到36 131人,加上各科等总数则达到11万余人。宋代创新制度,在考卷管理上实行糊名、誊录制,以杜绝考官“容私之弊”。王安石出任宰相期间,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更侧重考生的能力见解及实际应用,体现出宋代科举制服务于解决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积弊问题。宋代以文立国,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参与殿试后不需要再进行吏部考试,可以直接上任。宋太祖还规定在考试及第之后所有人只能成为天子门生,不可对他人称师门。 南宋后还需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后各个朝代纷纷效仿,成为定制。

    —摘编自张希娟《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材料二

    纵观整个民国时期,只有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公务员考试法规数量众多,可以说是民国文官考试法规的集大成者。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选铨叙事宜”,明确地把考试权独立行使。1929年颁布的《考试法》中取消了妇女不得参加考试的规定,大量出身卑微的女性进入了公务员行列。考试内容与现代科学相关联,更注重考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但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为将公务员队伍牢牢控制在国民党手中,加强国民党专制统治,此外亦通过“甄别审查”及“从政考试”的途径,为党员进入政府公务员系统提供便利。在实践中面试权之行使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因此实际任用的效果也不理想。

    —摘编自张峰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述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主要表现。

    1.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考试制度。综合上述材料,为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钱穆曾有言:“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代提倡文治,必然重视对文官的选拔,而文官绝大部分都是科举出身。有学者统计,唐代,科举共取士6603人;宋代,进士达43000人。宋代共有135位宰相,其中90%以上系科举出身。这表明宋代( )
    A . 门第观念开始淡化 B .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 .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D . 社会阶层流动加速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历史阐释

    16-19世纪上半期三大洲重大历史事件简表(部分)

     

    欧洲

    亚洲

    美洲

    16世纪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九十五条论纲》发布;《至尊法案》颁布;法语成为法国官方语言;官职恩赐制盛行。

    八股取士;明朝内阁票拟制度化;乡约逐渐改为宣讲“六谕”;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葡萄牙人获得澳门租住权。

    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17世纪

    《权利法案》被接受;《战争与和平法》出版;凡尔赛宫修建。

    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中俄《尼布楚条约》;日本锁国加强。

    “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墨西哥爆发黄热病。

    18世纪

    珍妮机被发明;法国大革命爆发。

    军机处设立;《大清律例》制定;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1787年宪法颁布;政党分肥制形成;海地爆发起义。

    19世纪上半期

    《拿破仑法典》颁布;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维也纳体系形成。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西属拉丁美洲独立;门罗宣言。

    从上表中任选三个事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事件,论题明确,事件要有关联性,史论结合。)

  • 1. (2024高一下·辽宁月考) 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皆由中央任命,“大小之宫,悉由吏部”。这一调整旨在(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建立地方行政体系 C . 完善科举制度 D . 调整中枢决策机制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4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