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上海市) 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

    传统中国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有关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和基本经验,形成独特的治理模式。

    材料一:起源于战国,推行秦汉至明清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其权力运作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皇帝支配、中央官僚行政、地方官僚行政三个部分。与权力运作过程相关联的官僚自身管理机制和施政手段,又包括更政、整肃、公文流通和胥吏幕僚四个方面。

    ——李治安等《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二:御史台,学纠察官邪,肃式纲纪。大事则延辦(朝堂集议),小事则奏弹(上奏、弹劾)。

    ——(元)脱脱《宋史》

    材料三:夫道理之先在乎行教化……制札以编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

    ——(唐)杜佑《通典》

    材料四:因时制治,设刑宪(法律)以为之防,欲使惩者知惧而善者获宁,传所谓(古人云)狱者(刑罚)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辟生者也。

    ——(明)刘惟谦等《进大明律表》

    1. (1) 材料一中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有____。(双选)
    2. (2) 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②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纠察官邪”,对“古代官僚行政管理”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法律与教化在传统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4. (4)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如表为1968年前后英国文官制度演变情况。这种变化( )

    1968年前

    政府按官员承担责任大小和官阶高低把文官分为行政人员、执行人员、专业和科学技术人员、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六个等级

    1968年后

    实行以职业划分为基础的统一的等级结构,包括十类(综合、科学、专业技术、秘书类、社会安全、训练、法律、警察、研究和资料处理等)

    A . 明确了文官的权利义务 B . 细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C . 强调了文官的职业道德 D . 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 1. (2024高三下·娄底月考)  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公务员考绩奖惩条例》,规定公务员考绩惩处分为解职、降级、记过三种。公务员年考四等记过、五等降级、六等解职。1943年颁布的《非常时期公务员考绩条例》规定,公务员考绩惩处为:年考总分在60分以上者留级:总分不满60分者降一级,不满50分者免职。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
    A . 重视对官员的甄别审查 B . 建立起近代公务员制度 C . 文官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D . 公务员的管理有法可依
  • 1. (2024高三下·娄底月考)  西晋时期,有官员曾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该官员提到的历史现象说明当时( )
    A . 官吏选拔缺乏标准 B . 地方割据威胁中央 C . 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D . 庶族地主势力崛起
  • 1. (2024·长沙模拟) 表1唐代进士籍贯分布情况统计

    道名

    进士数量(人)

    百分比

     

    道名

    进士数量(人)

    道名

    河南道    

    332

    21.56%    

    山南道   

    46                      

    2.99%   

    河北道

    306

    19.87%

    淮南道

    17

    1.10%

    江南道

    308

    20.00%

    陇右道

    84

    5.45%

    关内道

    233

    15.13%

    剑南道

    14

    0.91%

    河东道

    176

    11.43%

    岭南道

    24

    1.56%

    据表1可知,唐代(   )

    A . 政治中心变化影响人才分布格局 B . 科举考试采用南北分卷势在必行 C . 进士数量受制于政治局势的演变 D . 中原地区在科举竞争中占据优势
  • 1. (2024高三下·安化模拟) 台湾学者毛汉光在其博士论文《唐代统治阶层社会变动》中,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载唐代830名进士,按其社会出身作了统计,得出的结果是:士族子弟约占70.96%,没落士族和低级官员子弟约占13.13%,寒素子弟约占15.9%。据此可知,唐代(    )
    A . 选官虽体现一定公平性但仍受制约 B . 选官呈现多元化特点 C . 平民取得了与贵族相同入仕的机会 D . 文官选拔具有怀柔性
  • 1. (2024高一下·重庆市月考) “影子内阁”也叫“在野内阁”,由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下议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本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各“影子大臣”负责专挑当任内阁的缺点进行攻击,与内阁成员对着干,为下次竞选做准备。“影子内阁”的存在(    )
    A . 充分保障了权力制约与平衡 B . 提高了执政内阁的行政效率 C . 有利于轮流执政时的顺利过渡 D . 表明责任内阁制出现权力异化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如表曹魏、西晋时朝廷选举入仕情况统计,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历史时期

    出身不同门第占总数比例(%)

    高门

    一般士族

    寒门

    曹魏

    61.6

    6.3

    32.1

    西晋

    54.2

    35.6

    10.2

    A . 世家大族社会影响巨大 B . 优秀官吏被大量选拔 C . 社会阶层流动不断加强 D . 九品中正制功能弱化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讲道:“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开放的范围,较汉代更为广泛、更为自由。”在钱穆看来,唐代的科举制(   )
    A . 形成了尚学风气 B . 终结了贵族政治 C . 选拔了实用人才 D . 扩大了统治基础
  • 1. (2024高三下·江西月考) 在唐朝,各级考试都由相应级别政府的主要首长主持。县试由知县主持,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省学政主持,乡试正副主考均由皇帝任命,会试由礼部直接主持。这说明科举制( )
    A . 彰显了学在官府 B . 体现了国家意志 C . 凸显了公平原则 D . 滋生了结党营私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