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 科举制
  • 1. 台湾学者毛汉光在其博士论文《唐代统治阶层社会变动》中,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载唐代830名进士,按其社会出身作了统计,得出的结果是:士族子弟约占70.96%,没落士族和低级官员子弟约占13.13%,寒素子弟约占15.9%。据此可知,唐代(    )

    A . 选官虽体现一定公平性但仍受制约 B . 选官呈现多元化特点 C . 平民取得了与贵族相同入仕的机会 D . 文官选拔具有怀柔性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唐代科举考试试卷不密封,主考官决定是否录取时,既看考生的答卷水平,也可以参考考生平时的作品和声誉,如举子平时所作诗文卷轴向礼部交纳的“纳省卷”,在社会、政治、文坛上都有地位的人向主考官推荐的“通榜”等。唐代科举的这一录取原则(   ) 
    A . 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的完善 B . 加强了士族对政权的控制 C . 体现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 D . 利于对参考考生全面考察
  • 2.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3.

    与汉朝、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当时社会的进步意义主要在于(   )

    A . 能选拔到道德优异有议政能力的人 B . 有利于巩固豪强地主的统治地位 C . 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D .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