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安徽) D﹣乙酰氨基葡萄糖(结构简式如图)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特殊单糖。下列有关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式为C6H14O6N B . 能发生缩聚反应 C . 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D . 分子中含有σ键,不含π键
  • 1. (2024·安徽) 下列选项中的物质能按图示路径在自然界中转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   )

    选项

    A

    Cl2

    NaClO

    NaCl

    B

    SO2

    H2SO4

    CaSO4

    C

    Fe2O3

    Fe(OH)3

    FeCl3

    D

    CO2

    H2CO3

    Ca(HCO32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安徽) 青少年帮厨既可培养劳动习惯,也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下列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
    A . 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能减缓铁锅因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 B . 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盐,能避免NaCl长时间受热而分解 C . 将白糖熬制成焦糖汁,利用蔗糖高温下充分炭化为食物增色 D . 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利用NaHCO3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
  • 1. (2024·安徽)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 过氧化钠和硫黄:加水,振荡 B . 水晶和玻璃:X射线衍射实验 C . 氯化钠和氯化钾:焰色试验 D . 苯和甲苯:滴加溴水,振荡
  • 1. (2024·安徽) 下列资源利用中,在给定工艺条件下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 煤油 B . 石油乙烯 C . 油脂甘油 D . 淀粉乙醇
  • 1.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千金藤素常用于防治肿瘤病患者白细胞减少症、抗疟疾、调节免疫功能等,制备其关键中间体(I)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化合物A的名称为;化合物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2. (2) 反应②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写出化合物ⅰ的一种用途
    3. (3) 芳香化合物x为ⅱ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核磁共振氢谱中4组峰的面积之比为6∶2∶1∶1。x的结构简式为(写出一种)。
    4. (4) 根据化合物D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主要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

      可反应的试剂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消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新制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 (6) 参照上述路线,以、ⅲ(一种二溴代烃)为主要原料合成流程中的物质H,基于你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料ⅲ为(写结构简式)。

      ②相关步骤涉及芳香醇转化为芳香醛的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最后一步反应类型为

  • 1.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催化剂形貌的优化会影响生产效率。可做烟气脱硝工艺的固相催化剂。

    已知:

    ⅰ.常温下,AgOH极不稳定,易分解为难溶于水的固体;

    ⅱ.一般情况,析晶速率越快,晶粒尺寸越小。

    1. (1) 基态P原子的核外电子有个空间运动状态,Ag、P、O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 (2) 某研究组调控反应条件控制晶体形貌。

      ①常温下,向银氨溶液逐滴加入溶液制得晶体,完善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在不同pH条件下,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制得磷酸银收率如图1所示。样品A的晶粒较小,请从平衡移动与速率的角度解释原因

      图1

      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样品A中杂质含量最高

      B.可加入盐酸调控体系的pH制得不同样品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时,溶液中减小

      D.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得到晶粒尺寸与上述样品相同

    3. (3) 研究组发现:溶液与0.2 溶液等体积混合也能制得

      ①刚开始生成沉淀时,溶液中的

      ②常温下溶液中含磷物种的分布系数与pH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磷酸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

      图2

      ③体系中第一步电离决定,可表示为 , 当生成沉淀时,溶液中至少为(写出计算过程)。

  • 1.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V有“工业味精”之称。工业上提取钒的工艺有多种,一种从钒页岩(一种主要含Si、Fe、Al、V元素的矿石)中提取V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酸浸”时有生成;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水,“萃取”时离子的萃取顺序为

    可以相互转化。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焙烧”时可添加适量“盐对”NaCl-与钒页岩形成混合物,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滤渣1”除掉的主要杂质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3. (3) 作用是将转化为 , 转化的目的是,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4. (4) ①“沉钒”时,生成沉淀,“步骤X”应该加入(填“氧化剂”或“还原剂”),写出“沉钒”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②以“沉钒率”(沉淀中V的质量和钒页岩中钒的质量之比)表示钒的回收率如图9所示,温度高于80℃时沉钒率下降的原因是

      图9

    5. (5) ①可以溶解在NaOH溶液中,得到在不同的pH下可以得到不同聚合度的多钒酸盐,其阴离子呈如图10所示的无限链状结构,其中一种酸式钒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 , 其中

      图10

      ②V的另一种氧化物的立方晶胞如图11所示,则在晶胞中,黑球代表的是原子。

      图11

  • 1.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滴定法是用于测定溶液中微粒浓度的重要方法。某实验小组利用滴定法测定碘酒中碘的含量。
    1. (1) 配制稀碘液:移取10.00mL碘酒,准确配制100mL稀碘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从下列图中选择,填选项)____。
    2. (2) 测定碘含量:每次取25.00mL稀碘液于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稀后,用浓度为0.1000 标准溶液滴定,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溶液的用量/mL

      稀碘液的用量/mL

      1

      21.32

      25.00

      2

      20.02

      25.00

      3

      19.98

      25.00

      已知:

      ①第1次实验溶液的用量明显多于后两次,原因可能是

      A.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润洗

      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溶液变色,即判定达滴定终点

      C.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产生

      D.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

      ②该碘酒中碘的含量为。(已知

    3. (3) 借鉴(2)的方法,用如图所示的流程测定海带中的碘含量。

      ①加入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②预测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在实验时却发现溶液变色片刻后,恢复滴定前的颜色。继续滴加 , 溶液变色片刻后再一次恢复原色。

    4. (4) 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

      该学习小组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并不能较快地氧化待测液中的

      提出猜想:过量的将生成的重新氧化成碘单质。

      验证猜想:将2mL待测液、2滴0.1 溶液、2滴淀粉溶液和混合,用溶液滴定,若待测液变为无色后又反复变色,则证明猜想不成立。

      提出疑问:什么物质反复氧化碘离子。

      寻找证据:按图7的流程,用量改为少量,氧化后的待测液静置半小时,利用氧化还原电势传感器测定滴定过程中电势的变化,待溶液变色后停止滴定,溶液恢复原色后继续滴加至溶液变色,循环往复,得到图8所示的曲线。

      图8

      已知:

      ⅰ氧化性物质的电势值高于还原性物质:

      ⅱ一定条件下,氧化性物质的浓度越高,电势越高,还原性物质浓度越高,电势越低。

      a-b段电势升高的原因是(填化学式)被氧化。由a-b段电势变化的斜率小于b-c段可推测溶液反复变色的原因是

      优化流程:将用氧化后的待测液,再进行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待测液变色后不会恢复原色。

  • 1.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利用双极膜电解含有的溶液,使转化成碳燃料,实现了还原流动。电解池如下图6所示,双极膜中水电离的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银网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B . 双极膜b侧应该用质子交换膜 C . 阴极电极反应为: D . 双极膜中有0.1mol 电离,则阳极附近理论上产生0.05mol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