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马南邨(1912—1966),原名,福建闽侯人。1929年,17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8岁时就有“”的志向。25万字的《》,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3月,以“”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 1. “不求甚解”一语出自的《》一文。原文说五柳先生(陶渊明自己)有三大志趣,其中之一是“”,后来有的人就这一点。作者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曲解写下了这篇杂文,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这是一篇,即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 1. 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在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

    ②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

    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

    ④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⑤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A . ②③⑤①④ B . ⑤②③①④ C . ⑤①③②④ D . ⑤④②③①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的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思想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那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 (1) 本文所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2. (2)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语言鉴赏的角度谈谈它们的表达效果。
    3. (3) 文章开头列举那些能使人外表变得美好的方法的用意是什么?
    4. (4) 为什么说读书是最简单的美容之法?
    5. (5) 除了作者列举的这些,你认为读书还有哪些神奇的效果?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简单谈一谈。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杂谈(节选)

    鲁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涉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1. (1) 选文第①段点明读书的话题,第②段主要阐述,第③段阐述嗜好的读书,第④段就爱看书的青年读书提出了的建议。
    2. (2) 第②段中划线的“大概”一词能否删去?请说说理由。
    3. (3) 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 (4) 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看法。
  • 1. 文中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个论据。

    论点:

    论据:

  •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幽居    味同嚼蜡    孜孜不倦    寻章摘句 B . 修剪    吹毛求疵    狂忘自大    不求甚解 C . 聪颖    开卷有益    咬文嚼字    全神惯注 D . 死抠    大而无当    惑然贯通    以小见大
  •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夏天的庐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季节。 B . 从2014年9月1日起,我校将基本上完全启动课堂教学改革。 C . 班主任老师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五小行动”,畅所欲言,广泛地交流了意见。 D . 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 1. 下列关于《枣儿》这篇话剧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围绕“枣儿”叙述了一位老人和一个捡枣的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 B . 老人回忆“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 C . 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失落与对其的追寻。 D . 批评了老人的旧思想,反映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 1. 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1. (1) 男孩(没有办法)地走到老人跟前。 
    2. (2) 男孩从老人手里接过枣儿,(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口里说:“谢谢爷爷!”
    3. (3) 许多同学都说:“读这篇《枣儿》,只要领会了其意蕴,就会像吃枣儿一样(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