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电白期中)  关于以下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⑴细胞凋亡时,溶酶体可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⑵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⑶突变基因一定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

    ⑷非同源染色体随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而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⑸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可激活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⑹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A . 零项 B . 一项 C . 二项 D . 三项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拟南芥是公认的模型植物,植物科研的“小白鼠”。拟南芥的果实为长角果,成熟时果荚会开裂并释放种子。科研人员就拟南芥果荚开裂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研究者利用T-DNA插入的方法,获得3个果荚不开裂的突变纯合体甲、乙、丙。其中突变体甲是T-DNA插入到M基因中,导致其编码的M酶活性丧失。M基因由于T-DNA的插入突变为m基因,此过程是基因突变的依据是
    2. (2) 经检测突变体乙是T-DNA插入到E基因中,导致其编码的E酶活性丧失;突变体丙的M酶和E酶活性均丧失。将上述突变体进行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一

      甲×丙→F1

      F1与F1'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完全开裂:不开裂=1:3

      乙×丙→F1'

      杂交组合二

      甲×乙→F1

      F1与丙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完全开裂:不开裂=1:3

      ①由杂交组合一,(填“能”或“不能”)推出M、m与E、e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理由是

      ②让杂交组合二的F1自交,F2代表型及比例为,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占

    3. (3) 现有另一突变体丁,其果荚开裂程度为中等开裂(介于完全开裂与不开裂之间)。经检测其M和E基因均正常,由另一个基因F突变成f基因引起;检测其开裂区细胞内M酶和E酶的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推测果荚中等开裂的原因是f基因
  • 1. (2024高三下·广西模拟)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B .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 C . 生物进化是由基因突变(内因)、基因重组(内因)和自然选择(外因)导致的 D . 生物进化中会有突变,突变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
  • 1. (2024高二下·湖南期中) 珠蛋白与珠蛋白突变体分别由141个和146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第1~138个氨基酸完全相同,其余氨基酸不同,该变异是由基因上编码第139个氨基酸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该实例不能说明(    )
    A . 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 . 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 . DNA片段的缺失导致变异 D . 该变异导致终止密码子后移
  • 1. (2024高三下·湛江模拟) 尿黑酸尿症为受一对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该病患者经过基因测序,发现每个致病基因上存在2个突变位点,第1个位点的C突变为 T,第2个位点的T突变为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实例证明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 B . 该致病基因在男性患者中的基因频率和在女性患者中的不同 C . 上述突变改变了 DNA 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D . 该患者体细胞中最多可存在8个突变位点
  • 1. (2024高三下·湛江模拟) 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均为实验室常用的生物育种手段。已知玉米的抗虫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调控,为了得到抗虫玉米植株,某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处理后得到目的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诱变处理,进行培育、筛选后得到突变植株,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约占1/4,说明诱变引起的突变为(填“隐性”或“显性”)突变。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突变是由野生型某个基因发生一个碱基由G到A 的替换导致的,则野生型基因和抗病基因的碱基序列长度,碱基序列。(后两空填“相同”或“不同”)
    2. (2) 该实验室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外源抗虫基因(cry)转入野生型玉米细胞得到转化细胞,并将其培育成植株X,过程如图1 所示,其中1、2代表染色体,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mpR)为标记基因。已知该品种玉米染色体结构较为稳定,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

      ①忽略抗虫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区别,仅根据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除图1中的转化细胞种类外,请在图2中画出还可能得到的其他种类的转化细胞。.

       ②研究表明,标记基因的产物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为了得到抗虫性状稳定遗传且不含标记基因产物的优良植株,可将植株X 进行自交从而获得预期目的的植株。为达到该目的,是否可以将cry基因和AmpR基因用同一个 Ti 质粒进行转运? (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 1. (2024高一下·江北期中) 据统计,在高等动物中,105~108 个配子中才会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
    A . 稀有性(低频性) B . 普遍性 C . 可逆性 D . 多数有害性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农业害虫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有很大差异,春夏季大量繁殖,到了冬季由于寒冷原因而大量死亡,仅有少数个体能存活下来,如下图所示(抗药性为隐性突变)。第二年春,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因存活的少量个体繁殖而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 B . 若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第二年夏天该二化螟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为0 C . 图示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变化,不能说明抗药性状不利于二化螟生存 D . 该现象表明,在自然界中抗药性的个体的存留具有一定偶然性
  • 1. (2024·贵州模拟)  某动物卵原细胞中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雌配子 B . A与a的分离及B/b与D/d的自由组合发生在不同时期 C . 细胞周期中可发生等位基因D与d的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D .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会导致DNA碱基序列改变
  • 1. (2024高三下·韶关模拟) 果蝇的棒眼(B)对圆眼(b)为显性、红眼(R)对杏红眼(r)为显性,控制这2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图示是基于M-5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路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不考虑图中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和已知性状相关基因的突变。

    A . 亲本中的野生型雄蝇所有体细胞均含有该突变基因 B . F1代雌蝇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1个该突变基因 C . 若F2代没有野生型雄蝇,则该诱变产生了显性致死突变 D . 若该突变为隐性致死突变,F3雌、雄蝇的表现型与F2相同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