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湖南期中) 珠蛋白与珠蛋白突变体分别由141个和146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第1~138个氨基酸完全相同,其余氨基酸不同,该变异是由基因上编码第139个氨基酸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该实例不能说明(    )
    A . 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 . 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 . DNA片段的缺失导致变异 D . 该变异导致终止密码子后移
  • 1. (2024高三·茂名模拟)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分子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基因中终止子的碱基对的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B .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C .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缺失或增加一些碱基对 D . 基因碱基序列不变则表型不会发生遗传变化
  • 1. (2024高三下·湛江模拟) 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均为实验室常用的生物育种手段。已知玉米的抗虫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调控,为了得到抗虫玉米植株,某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处理后得到目的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诱变处理,进行培育、筛选后得到突变植株,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约占1/4,说明诱变引起的突变为(填“隐性”或“显性”)突变。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突变是由野生型某个基因发生一个碱基由G到A 的替换导致的,则野生型基因和抗病基因的碱基序列长度,碱基序列。(后两空填“相同”或“不同”)
    2. (2) 该实验室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外源抗虫基因(cry)转入野生型玉米细胞得到转化细胞,并将其培育成植株X,过程如图1 所示,其中1、2代表染色体,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mpR)为标记基因。已知该品种玉米染色体结构较为稳定,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

      ①忽略抗虫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区别,仅根据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除图1中的转化细胞种类外,请在图2中画出还可能得到的其他种类的转化细胞。.

       ②研究表明,标记基因的产物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为了得到抗虫性状稳定遗传且不含标记基因产物的优良植株,可将植株X 进行自交从而获得预期目的的植株。为达到该目的,是否可以将cry基因和AmpR基因用同一个 Ti 质粒进行转运? (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 1. (2024高三下·湛江模拟) 尿黑酸尿症为受一对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该病患者经过基因测序,发现每个致病基因上存在2个突变位点,第1个位点的C突变为 T,第2个位点的T突变为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实例证明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 B . 该致病基因在男性患者中的基因频率和在女性患者中的不同 C . 上述突变改变了 DNA 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D . 该患者体细胞中最多可存在8个突变位点
  • 1. (2024高一下·江北期中) 据统计,在高等动物中,105~108 个配子中才会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
    A . 稀有性(低频性) B . 普遍性 C . 可逆性 D . 多数有害性
  • 1. (2024高三下·昆明模拟) 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野生型是高茎。科学家利用野生型植株进行诱变育种,分别培育出了矮茎突变体1和矮茎突变体2,每种突变体只涉及1对等位基因。为研究相关基因的遗传规律,学习小组利用纯合野生型植株甲、突变体1和突变体2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F1自花传粉得到F2


    P

    F1

    F2

    杂交实验①

    植株甲×突变体1

    高茎

    高茎:矮茎=3:1

    杂交实验②

    植株甲×突变体2

    高茎:矮茎=1:1

    -

    杂交实验③

    突变体1×突变体2

    高茎:矮茎=1:1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高茎基因突变为矮茎基因后,基因中的碱基数量变化情况是(填“增加”“减少”“不变”或“无法确定”)。
    2. (2) 如果控制野生型高茎的基因为D,矮茎突变体1和矮茎突变体2所涉及的突变基因分别为D1和D2 , 且D2对D、D1为显性,D对D1为显性,则突变体1的基因型是,突变体2的基因型是,杂交实验③的F2中高茎所占的比例为
    3. (3) 如果突变体1和突变体2所涉及的突变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且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是高茎,其余基因型的植株均为矮茎。请以杂交实验③的F1为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验证上述非等位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4. (4) 根据野生型植株可诱变为突变体1和突变体2分析,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是随机性和
  • 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现有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两个品种,为了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优良品种,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图中①②③过程所示的育种方式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B . 图中⑥过程一般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C . 经图中④过程处理后比较难得到目标突变 D . 图中⑤⑥过程要多次自交才能得到目标植株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农业害虫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有很大差异,春夏季大量繁殖,到了冬季由于寒冷原因而大量死亡,仅有少数个体能存活下来,如下图所示(抗药性为隐性突变)。第二年春,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因存活的少量个体繁殖而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 B . 若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第二年夏天该二化螟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为0 C . 图示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变化,不能说明抗药性状不利于二化螟生存 D . 该现象表明,在自然界中抗药性的个体的存留具有一定偶然性
  • 1. (2024高三·贵阳模拟)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表明,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和CO2量没有明显差异。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许多中间产物,可以转化为氨基酸、甘油、五碳糖等物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新陈代谢途径发生这种特殊变化的意义在于能够,从而有利于癌细胞增殖时的物质需要。
    2. (2) 癌变的原因是: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而基因突变或抑制表达而导致异常细胞无法及时有效抑制,都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3. (3) 研究发现,香菇多糖有助于减轻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科研人员以裸鼠为材料造模(即结肠癌模型),探索香菇多糖的抗肿瘤效果和作用机理。实验过程:取30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裸鼠皮下注射结肠癌细胞悬混液,造模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注射一定量的香菇多糖,乙组注射等量抗癌药物,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隔天给药10次后检测相关指标。各组结肠癌裸鼠瘤重和抑瘤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鼠数(只)

      瘤重(g)

      抑瘤率(%)

      10

      0.63

      68.34

      10

      0.69

      65.33

      10

      1.99

      -

      ①实验设计中无关变量控制原则的主要具体措施有(答出两点)。

      ②裸鼠是一种因基因突变产生的无毛、无胸腺小鼠,据此推测选择裸鼠进行肿瘤模型构建的原因是

  • 1. (2024·贵州模拟)  某动物卵原细胞中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雌配子 B . A与a的分离及B/b与D/d的自由组合发生在不同时期 C . 细胞周期中可发生等位基因D与d的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D .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会导致DNA碱基序列改变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