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和顺模拟) 他该如何做呢?

    在学校“阳光心理驿站”成立一周年之际,九年级学生小强经过层层选拔,终于凭借实力成为心理驿站的一名合格的“专业排忧”工作人员。在上岗的第一天,小强就收到一封学生的“求助信”:

       

    请你帮助小强给求助的小刚写一封回信,帮助其排忧解困。

  • 1. (2024九下·和顺模拟) 某班级开展议题学习,下列是授课老师出示的探究素材:

    >某校开展“向校园霸凌说‘不’!”的互动讲座课堂。

    ◇某人民法院向一名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某社区志愿者走进学生家中,引导学生用好互联网。

    根据探究素材,你认为下列对议题主题总结最为恰当的是(     )

    A . 加强学校保护,培养法治观念 B . 落实司法保护,彰显国家关怀 C . 贯彻网络保护,提升媒介素养 D . 铸牢保护防线,促进健康成长
  • 1. (2024九下·和顺模拟) 某班级开展“漫画解读”活动。下列几名学生对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九下·连云港模拟) 小强和小军是好朋友,两个人都是校乒乓球队的主力。

       

    他们的对话启示我们(       )

    ①友谊在竞争中得到升华、深化     ②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③集体成员交流互鉴,共同进步     ④集体要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九下·连云港模拟) 下列做法与未成年人保护的要求对应一致的是(     )

    ①“网络妈妈”开展网站内容巡视、网瘾少年关爱等活动——家庭保护

    ②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到儿童福利院参加爱心公益活动——社会保护

    ③公安机关处理未成年人违法案件时要求监护人陪同——司法保护

    ④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做好学生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学校保护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九下·连云港模拟) 读漫画《心念一转:心结可以变成蝴蝶结》(据郑辛遥作品改编)。对其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A . 情绪复杂多变,只能顺其自然 B . 改变认知评价,能够调节情绪 C . 传递美好情感,需要学会表达 D . 体验负面感受,可以丰富阅历
  • 1. (2024九下·花溪模拟) 当心情低落时,不忘带上“阳光”。漫画启示我们(     )

    ①要理性对待负面情绪       ②体味和传递美好情感

    ③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       ④人在挫折面前无能为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九下·新建模拟)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校园本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净土,然而近年来,涉及中小学生的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必须坚决防范和遏制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切实保护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2、

    ▲为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默凛防范治理专项行动,2024年5月51日,收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各地开展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要制定细化校纪校规,明确不同欺凌行为的相应惩戒举措。

    ▲某校中学生赵某某、蒙某某等8人对网校同学张某(男,13岁)通过殴打、水败等方式进行欺凌,造成张某身体多处受伤。么安机关对年满16周岁的赵某某(17岁)、蒙某某(16岁)2名涉事学生采取刑事拘留!对术满16周岁的其余6名涉事学生予以行政拘留。

    ▲当遭遇校因欺凌时,首先要保护自身安全。应保持镇定,想办法与施暴者周旋,找机会逃脱或呼救求助。事后立即告知家长和老师或报警,不可隐瞒或独自忍耐,事件解决后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同时要学会自我保护:一是要树立自信心,欺凌者往往喜欢挑选缺乏自信的学生下手:二是要谨慎交友,远离有暴力倾向、爱拉帮结派的“问题学生”;三是要避开学校里人少、隐蔽的“高危地带”,减少在那里的逗留时间。遇到欺凌情况,一定要勇敢说“不”,并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求助。

    1. (1) 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题目:____

    2. (2) 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 1. (2024九下·新建模拟) 下图内容警示我们(       )

       

    A . 预防违法犯罪,须杜绝不良行为 B . 不良行为就是一般违法行为 C . 缺乏规则意识,必然走向违法犯罪 D . 维护秩序靠规则,遵守规则靠他律
  • 1. (2024八下·江苏期末) 《刑法》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的规定改为“已满十二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围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与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是否矛盾这个话题,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不应降低刑责年龄

    ②二者都是为了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都是为了捍卫公平正义

    ③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震慑青少年违法犯罪,避免误入歧途

    ④对未成年犯罪适用刑罚应当坚持“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