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1. (1)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我从关键词中,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

    2. (2)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我从关键词中,体会到三黑对土地的

  • 1. 结合诗歌《三黑与土地》题目思考,为什么要先写农民对待土地的态度,再写三黑呢?( )
    A . 由面到点,是诗歌的基本写法。 B . 三黑是众多农民中的一位,所有农民都和三黑一样,热爱土地,憧憬新生活。
  • 1. 填空
    1. (1) 数一数,《三黑和土地》这首诗一共有小节。
    2. (2) 读《三黑与土地》我发现:第 1~3 小节,第 4~15 小节。(选一选)

      A、写了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之后的那种欣喜之情

      B、总写农民得到土地之后的喜悦

    3. (3) 诗《三黑与土地》中“”这句话能概括出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 1. 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B .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 C . 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D .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
  • 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顺溜 B . 闺女 C . 乔麦 D . 笑嘻嘻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是甜(xián) B . 瘩(gā) C . 坏了庄稼(tāng) D . 蝈儿(guō)
  • 1. 给老人留影并向“感动中国”推荐老人。
    1. (1) 如果你是课文的采访者,你会给老人留影。

      ①照片的背景:

      ②照片中老人的姿态、神情:

    2. (2) 向“感动中国”推荐老人。
      ①入选主题: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

      ②入选理由:

  • 1. 精读课文《青山不老》。完成任务:想一想,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
    1. (1) 选择阅读材料。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课文中的哪些段落?( )
    2. (2) 阅读成果:选一选,在思维导图的括号里填上恰当选项的序号。

      A.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B.直接描写:大风肆虐“怪物”盘踞

      C.五位老汉离世 D.早晨:进沟、上山

  • 1. 精读课文《青山不老》。完成任务: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 (1) 选择阅读材料。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课文中的哪些段落?( )
    2. (2) 阅读成果:第1自然段写景的用意是什么?( )
    3. (3) 阅读成果:数说“奇迹”。

      运用这些数据的好处是什么?

  • 1. 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青山不老”是指老人种下的这片青山,以及他崇高的精神、高贵的品质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老”。 B . “青山不老”是文章的“文眼”,既深化了主题,又使人物精神变得具体可感。 C . “青山不老”饱含着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 D . 山林蓬勃的生命力,将长久地造福人类。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