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①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②,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③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①骧:xiāng,向上举。②戢:jí,收藏兵器。③侔:móu,相等,等同。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②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zōu)      臧(fǒu)     自枉屈(wěi) B . (zhào)    夜(sù)    补阙漏(pí) C . 薄(fěi)    罚(zhì)    性淑均(xíng) D . 竭(shù)    崩(cú)    以陛下(yí)
  • 1.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B .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C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诸葛亮出师北伐时对后主刘禅的苦苦劝诫。 D . 古代表示提拔的说法有举、陟。“陟罚臧否”中的“陟”就是提拔、晋升的意思。
  • 1. 根据提示填空。
    1. (1)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
    2. (2) 《出师表》中表明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3. (3) 《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翩。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人名)
    2. (2) 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3.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诗词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翩。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蔑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狐皮袍子。锦衾: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衾,被子)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一作“犹着”。

    ⑼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中军: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⑿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⒁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⒃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 (1) 本诗中描写边塞地区风狂雪早的句子是什么?
    2. (2) 本诗中的咏雪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3. (3) 本诗中联想美妙,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4. (4) 本诗中被后人誉为“妙手回春”的咏雪名句是什么?
    5. (5) 本诗中诗人飞驰想象,赋予了冬雪盎然的生命,创设出“冬天里的春天”的胜境的句子是什么?
    6. (6) 本诗中与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的神奇想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什么?
    7. (7) 本诗中描写片片雪花,开帘入隙,用美化的语言表现出边塞的清寒之感的句子是什么?
    8. (8) 本诗中描写戍边将士们雪天的苦寒生活,突出了边塞地区奇寒难忍的句子是什么?
    9. (9) 本诗中描写出边塞地区冰天雪地,阴云重重景象的句子是什么?
    10. (10) 本诗中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千里冰封,愁云万里的景象的句子是什么?
    11. (11) 本诗中描写塞外冰高云暗,抒发戍边将士们内心惆怅的句子是什么?
    12. (12) 本诗中以夸张的笔墨,描写大漠奇寒,景象气势磅礴,烘托了离别时刻的矛盾之情的句子是什么?
    13. (13) 全诗由写景转入叙事的过渡的句子是什么?
    14. (14) 本诗中描写中军账里置酒饮别情景的句子是什么?
    15. (15) 本诗中描写辕门外风大雪狂,天寒地冻的凄惨景象,为下文的送别渲染气氛的句子是什么?
    16. (16) 本诗中诗人从视觉上描绘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瑰丽景色的句子是什么?
    17. (17) 本诗中诗人巧妙地在冷色调上着暖色来描绘雪景的句子是什么?
    18. (18) 本诗中描写诗人与友人分手时的情景的句子是什么?
    19. (19) 本诗中描写友人远去,诗人情思悠悠不尽的句子是什么?
    20. (20) 本诗中表现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心情的句子是什么?
    21. (21) 本诗中通过写景,营造出于无声处见别情的句子是什么?
    22. (22) 本诗中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什么?
    23. (23) 本诗中与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中“荷笠带斜阳,青独归远”意境相似的句子是什么?
  • 1. 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翩。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 有人评价岑参的边塞诗“奇气益出”。“奇”在本诗中体现为:先用一个妙喻,描绘雪景的奇丽;紧接着通过描写将士们日常生活的感受来写当时的天气,其中“①,②”从侧面突出边塞的奇寒;继而场景移至帐外,以“百丈冰”“万里凝”描绘出大漠雪景③的特点;而欢饮饯别之后,化情为景,堪称奇情。
    2. (2) 唐代边塞诗人常借边地特有的人、事、景、物表达情感。品味本诗中画线的诗句,并从下面诗句中任选其一,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①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 1. 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翩。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 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 1. 阅读下面片段,完成各小题。

    一个清晰而离的很近的声音突然大叫:“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我瞧见罗切斯特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老天作证!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各这样称呼的她。”

    1. (1) 片段中加点的“我”是(人名),
    2. (2) 罗切斯特所说的“这件事”指。(事件)。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