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涉世家》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①颐②!涉之为王沈沈者③。”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④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①伙:秦汉时楚地方言,表示众多的意思。②颐:同“矣”。③沈沈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④颛:独一,专擅。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辍耕之垄上

      ②陈胜佐之

      ③陈胜王凡六月

      ④之陈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3. (3) 【甲】文中,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4. (4) 【甲】文中陈涉说“苟富贵,无相忘”,由【乙】文中的“”可知,他成为陈王后履行了这一诺言。
    5. (5) 对比【甲】【乙】两段文字,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 (1) 楚人怜之

      古义:

      今义:

    2. (2)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

      今义:

    3. (3) 等死,死国可乎

      古义:

      今义:

    4. (4)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

      今义: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 (1) 会
    2. (2) 书
    3. (3) 数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钟会③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③钟会:魏国将领。

    1. (1) 两文都是写诸葛亮的。“出师表”的意思是
    2. (2) 请解释(甲)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夙夜忧叹。②恐托付不效

      ③庶竭驽钝。④攘除奸凶

    3.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B.今南方已定    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C.亦举国听之而不疑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D.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4. (4) 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

    5. (5)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

    6. (6) 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7. (7) 请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并解释。
  • 1. 观察武侯祠图片,根据提示填空。

    1. (1) 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上联讲的是的故事。
    2. (2) 宋代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的《书愤五首》(其一)中称赞诸葛亮说:“!”
    3. (3)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下联对出上联,宽对即可。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

      下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操

  • 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 B . 记—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 .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 . 序—介绍书籍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B . 由是感激(感奋激发) C . 陟罚臧否(否认) D . 临表涕零(流泪,落泪)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菲薄(fěi)   长史(zhǎng)   陟罚(zhì)   猥自枉屈(wěi) B . 陛下(bì)    咨诹(zōu)    夙夜(sù)   费祎(wěi) C . 性行(xíng)   臧否(fǒu)    崩殂(cú)   裨补阙漏(bì) D . 攘除(rǎng)   忠谏(jiàn)   驽钝(nú)   以遗陛下(yí)
  • 1. 学完本课后,你所在班级举行了以“走近诸葛亮”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 (1)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事迹,补写上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

      下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操

    2. (2) 诸葛亮为了表达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以身许国。有的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因为后主刘禅实在不是一个值得效忠的好对象。对此你怎么看?
    3. (3) 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堪称大英雄。请你向同学推荐另一位英雄人物,并概述其英雄事迹。
  • 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①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②,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③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①骧:xiāng,向上举。②戢:jí,收藏兵器。③侔:móu,相等,等同。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②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