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走进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 . 我们的先辈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的大交流时代。 C .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 . 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 . 他每天认真学习,面对这次考试他早已胸有成竹 C . 他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 . 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 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灵魂 天际 歌颂 缘物寄情 B . 感悟 消失 扬州 千方百计 C . 标本 崇高 惨淡 苦心经营 D . 孤帆 遥望 气势 英雄气慨
  • 1.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fá)    怅(chóu)     孤远影(fán) B . 远(yáo)   真(zhì)      情于景(yù) C . 树(bó)    斗(bó)      朝霞暮(ǎi) D . 染(xuān)  予(yǔ)      惨淡经(yíng)
  • 1. 阅读郭帆的《以丰富细节夯实艺术想象》,回答问题。

    ①这些年,我一直在拍科幻电影,真实感受到国家的发展进步为科幻文艺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中国航天员身着航天服,在空间站出舱行走,会自然信服而不感到违和。真实世界跟影像世界是有必然联系的,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

    ②具体到电影创作上,得益于强大的制造业,尤其是3D打印和数控机床的应用,我们制作的特殊道具精度达到产品级水准,营造了逼真的画面质感。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在电影视效层面,我们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常规的比如浩瀚的太空场景、天崩地裂的场面等制作难题都已得到很好解决,尤为可贵的是,这些视效都是由中国团队独立完成的,实现了国产化。

    ③电影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尤其是科幻电影,最大难点是让想象世界显得真实可信,如此才能把观众拉进来听你讲故事。我们在《流浪地球》第一部上映后做过观众调查,有观众提出:地下城市怎么解决排水问题?没有阳光会不会影响人类生活?有的观众眼光犀利,在一个镜头中看出人物背景不能随镜头远近而有所变化,指出这个场景不够真实。还有观众发现白墙的墙脚过于干净,没有做旧,缺乏烟火气和生活质感。我真心感到观众太懂行了,这些看似“吹毛求疵”的意见,其实是砥砺电影创作不断精进的金玉良言:好电影一定是在无数细节的推敲修改中打磨出来的。

    ④为了让电影的世界观设定更加科学,在拍摄这部电影续集时,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多个院所的科学家参与联合攻关。比如电影中有一个“地球停止自转”的假定,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时间和历法就变了。科学家通过测算,指出这种情况下一天是60个小时,这样时钟显示的时间就可能是35点20分……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以百科全书的方式进行电影世界观设定,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部分,按照图书馆分类学撰写词条,包括地理环境、天文历法、职业构成、生活习惯等,涵盖人类生活和空间探索的方方面面,内容达十几万字。

    ⑤我深刻体会到我们需要想象力,更需要把想象力转化为作品的具体方法,即需要建立起符合我们国情的更加强大的电影工业体系——不光是设备和技术,更是流程和标准。这些年,“流浪地球”电影团队把电影工业流程和艺术管理经验完整记录下来并进行研究整理,希望能为后来者的电影创作提供经验。我相信,一茬接着一茬干,未来电影人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电影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请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 (2) “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你的好友小华认为“托举”一词也可以换成“支撑”,你并不赞同,理由是: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4. (4) 本文第①—④段从哪些角度自豪而谦逊地介绍丰富细节给予《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以艺术想象的真实可信?请简要概括。
  • 1. 学完本文,班级举行“驱遣我们的想象”语文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1) [想象•赏诗歌]叶圣陶先生认为“驱遣着想象”是接触作者意境从而鉴赏文艺的重要一点,请试用生动的语言把下面这两句诗描绘成一幅画。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 (2) [想象•解汉字]人生是一部书法,有人是方正、平直的楷书,有人是圆融、得体的行书,有人是飘逸、奔放的草书。通过写字,丰富感觉,回归自身,体悟生命。“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一笔一画都浸润着中华文化。有一种说法,“美”专指雄健之美,你是否同意?请参照下图说明理由。
  • 1.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采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 B .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其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C . “齐白石用画面为我们展开了‘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神奇意境”一句没有语病。 D . “艺术创作能否达到至高的境界,很大程度上需要运用想象的智慧”一句两面失衡,可将“能否”改为“要”。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tù)         记(zǎi)             阻(ài)                 安(gǒu) B . 耀眼(yào)         笨(chǔn)         飞(lüè)                 赏(jiàn) C . 吼(nù)         然(chàng)        远(kuàng)        板(kè) D . 合(qiè)         驱(qiǎn)         受(xiǎng)         拘(nì)
  • 1.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①“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唱着这个歌,即使并无离别之感的人,也会感到在同样的月光之下,人心的欢乐和哀愁全不一致。如果是独居家中的妇人、孤栖在外的男子,感动当然更深。回想团圆的欢乐,虽然头顶上不一定有弯弯的月儿,总不免簌簌地掉下泪来。这些人的感动可以说是从文艺鉴赏而来的。可见文艺鉴赏不是只属于学者或者文学家的事,我们应学会文艺鉴赏。

    ②文艺鉴赏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还能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③那么怎样进行文艺鉴赏呢?

    ④首先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的途径。文艺中间讲到一些事物,我们就得问:作者为什么要讲到这些事物?文艺中间描写风景,表达情感,我们就得问:作者这样描写和表达是不是最为有效?我们不是说了个“好”就算,还要说得出好在哪里;不是说了个“不好”就算,还要说得出不好在哪里。这样,从好的文艺得到的感动自然更深切。文艺方面如果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也会觉察出来。

    ⑤鲁迅的《孔乙己》,现在小学高级和初级中学都选作国语教材,读过的人很多了。匆匆读过的人说:“这样一个偷东西被打折了腿的瘪三,写他有什么意思呢?”但是,有耐心去鉴赏的人不这么看,有的说:“孔乙己说回字有四样写法,如果作者让孔乙己把四样写法都写出来,那就索然无味了。”有的说:“这一篇写的孔乙己,虽然颓唐,却处处显示出他所受的教育给与他的影响,绝不同于一般的瘪三,这是这一篇的出色处。”有一个深深体会了世味的人说:“我以为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话传达出无可奈何的寂寞之感。这种寂寞之感不只属于这一篇中的酒店小伙计,也普遍属于一般人。‘也便这么过’,谁能跳出这寂寞的网罗呢?”

    ⑥可见文艺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

    ⑦这些晶莹的宝石不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

    ⑧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其缘由在此。否则明明已经知道那文艺中间讲的是什么事物了,为什么再要反复阅读?可见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⑨其次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弃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⑩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选自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有删改)

    1.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3) 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下面的材料可以充当哪段的论据?请阐述理由。

      脂砚斋经常研读《红楼梦》并做批注,读到第一回“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何来……大荒山无稽崖……”时,脂砚斋做批语道:“大荒山,荒唐也;无稽崖,无稽也。”

  • 1.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摘录”“接触”“聚集”这三个词的词性相同。 B . “驱遣想象”“所见所闻”“意境优美”“原始社会”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 . “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我们的想象。”这句话是并列复句。 D . “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中的“也许”表猜测、不确定,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严谨性。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