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汕头模拟) 2021 年 12 月 9日,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设在中国科技馆的地面主课堂等同时进行,王亚平老师在太空授课的时候,用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并抽出后,形成了一个水膜,轻晃金属圈,水膜并未破裂,而是甩出了一个小水滴。再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更奇迹的时刻:在第二个水膜上,用饮水袋不断注水,水膜很快长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球。我们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老师倒立缩小的人像。

    甲 乙

    1. (1) 太空授课非常精彩,我们能分辨王亚平老师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航天员利用太空冰箱将一杯90g的水制成了冰,则冰的质量是g,将这块冰熔化掉一半,剩下的冰块的密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注水后,我们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老师倒立缩小的人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4. (4) 地面的小倩同学尝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上;

      ②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22乙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

      ③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的镜头就是通过凸透镜成像原理捕捉人脸信息的,若该镜头的焦距等于此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20cm。

  • 1. (2024九下·聊城模拟) 现在很多餐厅都用上了智能送餐机器人,智能送餐机器人主要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设备进行环境感知。其中,激光雷达可实现对环境的三维建图,实现精确定位;摄像头可以实现对颜色、形状、人脸的识别等功能;超声波传感器可以进行距离测量和环境监测。关于智能送餐机器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机器人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机器人摄像头记录人的影像和投影仪原理相同 C . 超声波传感器进行距离测量时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 当机器人靠近顾客时,机器人摄像头成的顾客的像会变小
  • 1. (2024·龙湖模拟)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 (1) 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
    2. (2) 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3. (3) 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cm 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实像;
    4. (4) 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10cm,要想在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 1. (2024·南山模拟) 光刻技术原理如图:当光源发出强紫外线光时,调节镂空掩膜版和缩图透镜之间的距离,使光通过二者后,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的像,从而实现纳米级集成电路的“雕刻”。缩图透镜属于的类型可用于矫正(选填“近”或“远”)视眼,为了使硅片上所成的像更小一些,应将掩膜版缩图透镜的同时,硅片缩图透镜。(以上两空均选填“靠近”或“远离”)

  • 1. (2024九下·厦门模拟) 项目式学习小组用凸透镜、长方体的纸盒、大小不同的两个纸筒(可套在一起)、半透明塑料膜、刻度尺、胶带、剪刀、割纸刀等制作简易照相机。

    (1)原理:当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

    (2)测焦距: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透镜直至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cm。

    (3)制作:根据凸透镜的焦距f裁剪两个纸筒M、N,凸透镜安装在纸筒N的一端,M正好套在N的外面,并能进行抽拉;纸盒的一面割出一个圆孔套进纸筒M,纸盒的另一面裁出一个长方形孔,套上半透明塑料膜,如图乙所示.半透明塑料膜到透镜光心的距离v可调节的范围是

    (4)使用:小安用简易照相机对着远处的小烨,调节纸筒M、N的距离,直至半透明塑料膜上成清晰的全身像。为了给小烨拍半身像,小安应(选填“靠近”或“远离”)小烨,同时将纸筒N(选填“往前伸”或“往后缩”)。

  • 1. (2024·遂宁)  亮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甲图所示的方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中光屏上呈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乙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成像的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 1. (2024·遂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在《月下独酌》中的佳句,对于李白月下独酌这一场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明月”是光源 B . 月光下李白的“孤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酒杯中的“明月”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 “明月”在李白的视网膜上成虚像
  • 1. (2024·重庆市)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的支架向调节,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与生活中(选填“眼睛”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 1. (2024·广安)  爱动手爱思考的小军,在做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又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进行拓展探究。

    1. (1) 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为光源,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焦距为cm;
    2. (2) 在实验过程中,当物距为5cm时所成像与生活中的所成像的规律相同;(写出一种即可)
    3. (3) 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小军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向上移动,从而影响了实验的进行,如图乙所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你认为他最合理的调整方法是____;
    4. (4) 小军认为在实验过程中用蜡烛作为发光体除容易变短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写出合理的一条即可)
  • 1. (2024·泸州)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1. (1) 实验前应在光具座上将蜡烛焰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调到
    2. (2) 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位置时,要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移动;
    3. (3) 将蜡烛从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位置远离透镜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若将蜡烛从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位置靠近透镜移动,则像的大小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