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九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综合性学习

    学习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有感于我国文物流失与回归问题,年级“文史社团”同学自发开展“文物归乡路”资料搜集分享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漂泊离家路】

    1. (1) 同学们首先想查找我国文物流失海外情况的相关资料,社团成员就查找方向、查找途径进行讨论。大家认为其中有两名同学的发言内容不符合讨论主题,请选出( )

      ①历史书上提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劫掠文物,可上网查一些当时文物流失资料。

      ②到官方媒体搜索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图片,让更多的同学对流失文物有了解。

      ③可以了解一下咱们国家收藏了哪些其他国家流失的文物及收藏的原因。

      ④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查资料,了解流失海外的文物目前是否得到妥善保护。

      ⑤可以向文物保护专家请教,了解文物流失海外对国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⑥可以去图书馆借阅文物方面的书籍,学习一些简单的鉴赏文物的方法。

    2. (2) 小辉同学找到下面资料,想用一个图表形式分享给社团成员。请帮助他完善图表空白部分。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原因,大致有战争抢劫、代理征集、非法走私、移民携带、合法贸易、赏赐赠送等。

      文物流失海外情况统计表

      流失时间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流失数量

      超过1000万件

      流失地域

      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

      战争抢劫、代理征集、非法走私、移民携带、合法贸易、赏赐赠送等

      流失后收藏方式

    3. (3) 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小房查找了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夹内容,下面不属于中国文物“回家”的方式是( )

      资料夹

      2019年4月9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796件套艺术品。

      2019年11月13日,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鼎先生将购得的国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2021年,国家文物局会同多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意见》针对海外文物回流方面提出鼓励性政策。

      2021年12月1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苏珊娜·芙拉图斯女士捐赠我国两尊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馆。

      在国际公约框架下,我国政府与20余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合作机制……成功促成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返还。

      ——《央广网》

    4. (4) 小石同学找到一个网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该剧讲述了一盏中华玉壶化为人形,从大英博物馆逃回国,替馆内其他中国文物送“家书”,又返回大英博物馆的故事。

      小石同学认为剧中可以插入一个“家书回信”的环节。请你以资料中琴师陶俑、唐大马、龙耳虎足中任意一位的口吻,给相应的来信者写一封简短的回信,请小玉壶带回大英博物馆。(不少于50字)

      小玉壶在河南博物馆读给中国文物的家书

      “琴师陶俑伯伯,笛师陶俑阿姨让我告诉您,改日那首未完的《长歌行》,大家再一起奏完吧。”

      “唐大马,我是唐小马,一眨眼我们已经一百六十三年没有见面了。每天洋人走后,我就会围着这牢笼跑上几圈,跑着跑着,我便会想起几百年前,我们相约一起跑遍大好江山的誓言……”

      “龙耳虎足爷爷,朝冠耳炉叔叔想跟您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自强不息。夫爱国之士,不惧九重之渊。前辈不必挂怀,我虽身在万里,仍不坠,爱国之心。’”

  • 1. “巴特勒上尉”是何许人也?《雨果和圆明园》这本书的作者程曾厚教授查阅了雨果所有的书信往来,都没有发现这个人。最后他大胆推测:巴特勒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假如这个推测成立,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这种写法?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雨果是个具有人类良知的作家,是1848年欧洲革命民主主义运动的热烈拥护者和积极参加者,与实行王政复辟、推行殖民主义的拿破仑三世的统治势不两立,并因此不得不于1852年流亡到英吉利海峡的一个小岛上,直至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溃败。尽管如此,当年启蒙运动先辈们的“中国热”在他身上依然保留着浓浓的余温,以至在他流亡期间的住宅“高城居”甚至他情人的住宅“高城仙境”里都布置了“中国客厅”,并始终不遗余力地收集中国的艺术品,直至发现并购得了一部分法国侵略军从圆明园抢去的珍宝,这既满足了他的“中国情结”的需要,同时也因此掌握了一部分法国侵略军犯罪的证据。

    ——叶廷芳《<雨果和圆明园>序》

  • 1. 预学一查找资料,了解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事件,将事件概要写在下面。
  • 1. 导学四作为法国人,雨果没有赞美法国的“胜利”,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课文,给雨果写一封回信,表达你的感受和看法。先把回信的内容要点列出来,再请小组成员修改补充,最后在作文本上完成回信的撰写。

    表2-3回信的内容

    内容要点

    小组成员的建议

     

     

  • 1. 预学二请分别以普通读者和巴特勒上尉的身份朗读一遍课文,并用几个词语表达各自的感受。

    普通读者:

    巴特勒上尉:

  • 1. 导学三细读文章,品味语言。
    1. (1) 铺陈渲染的描写。

      ①作者从哪些方面想象并描绘了圆明园的美?

      ②作者是怎样描绘圆明园的美的?请结合下面的句子分析。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③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地位的?请摘录相关词句。

    2. (2) 辛辣尖锐的反语。

      ①回顾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所学的“反语”知识。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运用反语的句子,体味其表达效果。

      ②从圈画出的句子中选择一句,将你的分析写下来。

      摘录:

      分析:

    3. (3) 多样的修辞手法。

      ①课文的后半部分围绕“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 1. 导学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表2-2课文内容梳理 

     

    巴特勒上尉

    雨果

    写信的目的

    炫耀征服圆明园的行动

    信的主要观点

    远征中国是体面、出色的

    写信时的情绪

    得意

  • 1. 学生请你梳理课文的写作思路,参与小语、小文的讨论。

    小文:这封信由两部分组成,前面写圆明园是一个奇迹,后面写奇迹的消失,中间用“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过渡。

    小语:对。他写“奇迹”时是按照“怎样的奇迹——为什么有这样的奇迹——赞美这个奇迹”的思路写的。

    我:写“消失”部分时也用了类似的思路:①

    小文:雨果为什么不先写眼前的遗迹,再写昔日的辉煌呢?

    我:②

    小语:说得有理!不过,他为什么没有正面回答对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看法,而只对“火烧圆明园”这一行为表达谴责呢?

    我:我觉得雨果选择这一事件来写是非常巧妙的。③

    小文:这种写作思维模式对我们平时的写作也有启发,我们在讨论重大事件时,④

    小语:对!

  • 1. 下列句子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B .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 .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D .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帕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帕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 (1) 用简练的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2. (2) 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3. (3)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 (4) 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的深刻含意?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