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个商店里眼花缭乱的商品,吸引了很多顾客。 B . 2015年9月,在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将举办富丽堂皇的国际酒店设备及用品展览会。 C . 青岛地铁3号线的候车大厅采用了无承重立柱设计,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D . 我们班能发生如此巨变,与班主任在平时不辞劳苦反复做思想工作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责(qiǎn)   制栽      双旗号(zhòng)    独一无二 B . 缎(chóu)   剪影      干净净(gān)    丰功伟绩 C . 璃(líu)    劫掠       然无存(dàng)    眼花瞭乱 D . (gāi)   赃物       富丽皇(táng)   不可名壮
  • 1.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题目。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帕特农神庙。从前对帕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____。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____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____,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 (1) 从下面选项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横线上。(只填序号)

      A.有朝一日

      B.荡然无存

      C.富丽堂皇

    2. (2) “这个奇迹”指,“两个强盗”指。“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
    3. (3) 文中有很多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试着找出一句写在下面,并谈谈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4) 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一句相照应,它们都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5. (5) 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1. 现代文阅读

    诗中有画不是图

    ①我们常用“诗中有画”来形容那些形象生动的诗句。于是,有人喜欢辅以图片来帮助理解诗歌。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庐山瀑布的图片,把凝练的诗句具体化,把文字的表述形象化。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可能滞于肤浅,不能切实有效地理解诗作。这里,我们或许错误地理解了“诗中有画”的本意。因为,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 

    ②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诗中有画”一语的出处来看,苏轼在评价王维的作品《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字面义来看,苏轼的确是形容王维的诗绘声绘色,吟罢让人置身画中。但实际上,苏轼眼中的画不是西方绘画,更不是我们日常拍摄的照片,而是我们传统的中国画。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画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上具有同一性,它们都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中国的文化传统注重的是精神、内蕴、风骨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无论是诗中还是画中,景物早已不是自然之景,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理趣和气韵的。可见,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 

    ③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前面谈的是古典诗,再来看现代诗中的“画”:阅读《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们会用“绘画美”来形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这本身没有问题。但诗中所写的“云彩”“波光”“金柳”“青荇”包含着诗人特别的情感,这是多么真实、精美的图片都无法取代的。因为诗中之景不是一般的景,而是意象。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是心与物的融合与统一。这些意象的交织,共同构成了康河河畔静谧秀美的风光,同时蕴含着诗人对景物的陶醉、对人生理想的逐梦和对离别时分的留恋。即便是单一的意象,也远远超越图片的信息量。在这首诗中,由多个意象共同构成的动人意境,其表达效果,图片就更难以企及了。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会写出“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我们看到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景物中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不走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被唤醒。 

    ⑤综上所述,当我们说“诗中有画”,是说这首诗具有自成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说,我们看到诗就看到了真实的景物。 

    1.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阅读选文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A

      分析论述

      从“诗中有画”的出处,分析出苏轼所说的画应指传统的中国画。

       

      B

      得出结论

      C

    3. (3) 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1. 长白山中学九(3)班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
    2. (2) 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5字以内)
    3. (3) 下面是圆明园被毁前后的两张图片,看完后请说说你的感想,不少于100字。

  • 1. 判断下列复句的类型
    1. (1) 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 )
    2. (2)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
    3. (3)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
  • 1.         从前他们对帕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黄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  )。他们手wǎn(  )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荡(   )然无存       箱箧(   )       wǎn(   )手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 (3) “丰功伟绩”是短语。
    4. (4) 画线句子使用了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对英法联军的讽刺、谴责。
  •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幻想 惊亥 富丽堂煌 有朝一日 B . 剪影 严历 独一无二 眼花瞭乱 C . 强盗 结晶 世世代代 臭名昭著 D . 晃若 行窃 不可明状 荡然无存
  •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法军上尉巴特勒,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给大文豪雨果写信,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本文是雨果的回信。 B . “拿破仑皇帝”即拿破仑三世。他在位期间,曾发动了多场侵略战争。 C . 书信一般由六个部分构成: 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 D . 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 1.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从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建筑规模等方面对圆明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突出了圆明园的优美奇特。 B . 在作者看来,各国的文化艺术成果都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汗水的结晶,它们应属于全世界,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保护,而不能被侵犯和掠夺。 C . 作者站在人道主义的高度,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D . 文中大量运用反语表达激愤之情,如“奇迹”“令人惊骇”“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词,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