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重庆市模拟)  小语阅读完游记《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后,有感而发。请你以小语的阅读感悟为例,分享你阅读游记《壶口瀑布》后的感悟,句式不限。

    小语的阅读感悟:《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在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我读出了自然的神奇瑰丽与严酷冷峻,它使我懂得了敬畏自然。

  • 1. (2024八下·上思期中) 读书,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八年级(1)班将开展“跟着书本去旅行”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线路设计】精读一篇课文,就好似在经历一次精彩的身心之旅,将来若能身临其境,必有不同寻常的游览体验。请你仿照示例,从我们所学的课文中选出两篇,设计两条“旅行线路”,领略旅行之美、探寻文化魅力。

      [示例]《故乡》——走进鲁迅故里绍兴,领略江南水乡的美景,感受江南诗意的民风民俗。

      线路一:

      线路二:

    2. (2) 【名著之旅】本次名著阅读之旅活动将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参照示例,完善下面的阅读推荐表。

      阅读推荐表

      主题

      推荐书目

      作者

      路线亮点

      红色之旅

      埃德加·斯诺

      实地采访,探寻红色中国的秘密

      成长之旅

      《朝花夕拾》

      《经典常谈》

      朱自清

      知识丰富,传承经典文化

    3. (3) 【分享感受】本次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收获颇丰,大家纷纷为多样化的阅读形式点赞。

      请你就“多样化的阅读形式与学生的阅读兴趣”之间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8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 1. 黄河一向被称为母亲河,你知道哪些吟咏黄河的诗句?请默写出连续的两句。
  • 1. 八年级(1)班要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请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2. (2) 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拟一段开场白。
    3. (3) 请为这次活动设置三个栏目。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壶口的黄河

    肖 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我们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恩赐;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融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壮心和气魄?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欧洲作家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有删改)

    1. (1) 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 (2) 第④段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3) 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
    4. (4) 文章结尾强调“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 1. 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对“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战士们说道:“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 1.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漫溢     裸露     黧黑     变化多端 B . 雕塑     倒霉     酝酿     云遮雾嶂 C . 霹雳     愚蠢     蔚蓝     接锺而至 D . 账篷     扫荡     懈怠     鲜有人迹
  •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部队一到达目的地,战士们就忙着安营扎寨。 B . 张老师冒雨给我补课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C . 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D .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会使文章大煞风景。
  • 1.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长江与黄河共同孕育了中国文明,产生了大量独特的文化。 B . 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购买的关键。 C . 线上学习期间,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和选择电子产品,确保科学用眼。 D . 长江沿岸有很多风景秀丽的地方,这其中的长江三峡就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地之一。
  • 1. 文学作品阅读。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节选)

    马丽华

    ①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②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腰椎也错了位。

    ③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

    ④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面上推。

    ⑤“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⑥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⑦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⑧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⑨见我再也没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⑩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

    1. (1) 在《藏北游历》中,作者写道:“最艰苦的历程成了最诗意的体验。”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2) 细致阅读选文第⑦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选择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3. (3) 游记既描绘所见,更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文中,作者书写了哪两方面的感受?请简明概括并简述其作用。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