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选段一)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选段二)

            伯夷、叔齐 , 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 , 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伯夷叔齐:伯夷为兄,叔齐为弟。②孤竹:殷商时一国名,大约在今秦皇岛附近。③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④盍:何不。⑤归:投奔。⑥武王:周文王的儿子,名发。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⑧爰:于是,就。

    1. (1) 解释加点词。

      焉得为大丈夫乎
      父卒

    2. (2) 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两处)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3. (3)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5. (5) 伯夷、叔齐虽为孤竹君之子,但是不肯继位为国君,享受富贵,可见“”;后又冒着生命危险指责武王不孝不仁,哪怕武王的手下要杀了他们也不屈服,可见“”;武王平定殷乱后,天下都归顺周朝,伯夷、叔齐以此为耻,不食周粟,死在首阳山,可见“”。伯夷、叔齐的所作所为完全印证了孟子所说的“此之谓大丈夫”。(用《孟子》三章中的语句回答)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鸩。”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

    齐大饥 ,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屡 , 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节选自《礼记•檀弓》)

    【注】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蹑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奉同“捧”。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

      ②子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4. (4) 请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 (5) 曾子认为“其嚎叫可去,其谢也可食”请说说这个观点与孟子“贫贱不能移”的看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 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札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四十余日,整衣冠就 , 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

    【注释】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丈夫之也  冠:    

      往之家  女:

      败奔  或:    

      同敞自灵川至  适: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3. (3) [乙]中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中“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 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章》)

    【乙】

    颜回不仕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愀然】 形容脸色突然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回 来 家 贫 居 卑 胡 不 仕 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5. (5) 结合文章分析,乙文中的颜回是甲文中孟子认为的“大丈夫”吗?
  • 1. 比较阅读

    [甲]《富贵不能淫》

    [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注释:①蹴:踩踏。②万钟:丰厚的俸禄。③加:益处。④:奉:侍奉。⑤得:同“德”,感激。⑥乡:同“向”,先前。⑦已:停止。

    1.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之( )
      之曰( )

      往之家( )
      与民之( )
      此之失其本心(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 (3) 甲乙两文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甲文中“”和“大丈夫之道”构成对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乙文中将“”与“万钟”作对比,告诫人们不应该“”。(用原文语句填空)
    4. (4) 甲乙两文强调了怎样的做人准则?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1. 比较阅读

    【甲】(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吏。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③贼:这里指金兵。(陆游《老学庵笔记》)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岂不大丈夫哉( )

      得为大丈夫乎( )

      往之家( )

      以顺为者( )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 (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 (4)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5. (5)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①【甲】文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与大丈夫之道进行对比;【乙】文中最能体现赵广绘画水平高超的句子是“”。

      ②【甲】文中,孟子关于“大丈夫”的标准什么?【乙】文赵广身上印证的是哪一条?请用原文回答。

  • 1. 比较阅读

    [甲]《富贵不能淫》

    【乙】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①不异。然周则惟善是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③延长,为恶者降年④不永?朕又闻桀、纣⑤帝王也,以匹夫⑥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⑦,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

    【注】①其事:治理国家的方法。②惟善是务:凡是好事,就认真去做。③福祚(zuò):福禄,福分。④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⑤桀、纣:桀,夏末代国王。纣,商末代国王。⑥匹夫:平常人。⑦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富贵不能( )
      ②往之家( )

      ③太宗侍臣曰( )
      ④朕又桀、纣帝王也( )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此亦帝王深耻也。

    4. (4)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来阐述观点,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加以分析。
  • 1. 比较阅读

    [甲]《富贵不能淫》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服飞,愿与交欢 , 饰名姝之。飞曰:“主上宵旰 ,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⑵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药饵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②欢:交友。③宵旰:宵,夜;旰,晚。宵旰,天不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比喻勤于政事。④营第:建造住所。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大丈夫哉( )
      必敬必( )

      吴玠服飞( )
      饰名姝之( )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3. (3) 结合两文内容,简述岳飞称得上“大丈夫”的理由。
    4. (4) 下列选项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1. 阅读

    【甲】富贵不能淫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天 祥 将 出 狱 即 为 绝 笔 自 赞 系 之 衣 带 间。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

      ①往之②与民③威武不能④过

    3. (3) 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见闻者无不流涕。

    5. (5)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6. (6) 孟子不认可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7. (7)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 1. 翻译
    1. (1)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 (2)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3. (3)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4. (4)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5. (5)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6. (6)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7. (7)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8.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