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月入户《记承天寺夜游》
  • 1. 但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 1. (2023八上·沛县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消息采用“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即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先写出来,然后按“次要——再次要——最次要”的结构形式一一写来。 B .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这派代表,并称“苏辛”。《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三峡四季山水,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语言简练、生动。 C .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歌咏山水的佳作。格调清新,意境清雅,语言清丽,给人以美的享受,文题中的“书”,为“信”之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古代文体还有有“说”、“铭”。古代常用官职名或任官之地称呼对方。如《答谢中书书》中,谢中书,即谢征,曾任中书舍人,以此称之。陈太丘,即陈寔,做过太丘县令,故以任官之地称之。 D . 《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写了对他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并追述了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文章以爱国感情为明线,以地点转换为暗线。
  • 1. (2023八上·淄博月考) 文言阅读与鉴赏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3. (3) 下列对语段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1. (2023八上·建湖月考) 学校开展“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问题。

    【甲】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乙】

    ㅤㅤ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 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

    ㅤㅤ臣自颍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ㅤㅤ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1. (1) 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请简要分析甲诗,尾联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 (3)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月色入 ②臣亦不觉流涕 

      无与为乐者  ④所麻麦如云 

    4. (4)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昔 常 不 信 其 言 以 今 观 之 殆 有 甚 者

    5. (5)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

    6. (6)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
  • 1. (2023八上·如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②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③,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选自《黄冈竹楼记》)

    注:①椽:(chuán)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②丁丁(zhēng):形容棋子敲击棋盘时发出的清脆悠远之声 ③氅:(chǎng)用鸟类的羽毛缝制成的外衣

    1. (1)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其价廉而工省:

      ④宜琴: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4. (4) 《记承天寺夜游》和《黄冈竹楼记》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谪居之时写下的散文,他们的情感抒发有何异同之处?请结合文章简析。
  • 1. (2022·虞城模拟) 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自然美景

    陶弘景盛赞山川美景,“①,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都是人间仙境。苏轼因为“②”( (记承天寺夜游》)而寻友夜游,沉醉其中。

    家国情怀

    兵临城下,李贺巧用鲜明色彩对比凸显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③,④”(《雁门太守行》);心系山河,杜甫借一个细微的动作,表达满满愁绪“⑤,⑥“(《春望》)。

    独特视角

    写诗贵在联想和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曾借想象未来团圆的乐来消减今夜孤寂之苦;“⑦,⑧"(《赤壁》),杜牧从失败方奇想,含蓄表明机遇造人和对晚唐末世国家飘摇的担忧。

  • 1. (2022八上·兴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草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栗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释】①秫: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②瀹:煮。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园蔬

      其台曰“超然”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风雪之朝”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4. (4)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 游乎!”这句

  • 1. (2023八上·临沂月考) 下列新闻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主体部分概括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B .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简要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要用事实说话。 C .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D .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作品有《陶隐居集》。
  • 1. (2023八上·印江月考)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 , 余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出乎”余欣然从之。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己卯:公元1099年,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在属于海南。③民夷: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酤: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过:苏轼的小儿子苏过。⑥韩退之钓鱼: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他在《赠侯喜》一诗中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枷(浅水处)。”(韩愈借钓鱼钓不到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 (1) 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

    3. (3) 两文都描写了苏轼被贬后月夜“欣然”出行的情景,下列对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