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各项解说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南宋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 B . 《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C .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 .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的意境。
  • 1. 下列与例句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实是欲界之仙都

    A . 山川之美 B . 春冬之时 C . 何陋之有 D . 恻隐之心
  •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B . 晓雾将(停歇) C . 沉鳞竞跃(争相跳) D . 月色入(门)
  • 1. 文言文阅读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③余一小舟  拏: ④上下白  一:

    2.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 (3) [甲][乙]两文在写景时主要运用的手法各是什么?两文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1. (2023八上·新建期末) 文言文阅读

    【甲】元半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 , 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那?”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欣然起行欣然:无与为乐者念:

      谓黄门徐:④饮酒饮湿但: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 (3) 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 (4) 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凄异  引:延长(郦道元《三峡》) B . 晓雾将  歇:消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 . 互相邈  轩:远(是均《与朱元思书》) D .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1. 你们班学了《记承天寺夜游》后,决定开展一次“‘踩’访苏轼的足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连线苏轼】下面列举了我国的一些重点风景名胜区,都与苏轼有关系。请仿照示例,选择你最熟悉的两个景点,写出与之有关的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

      ①赤壁  ②永州  ③承天寺

      ④黄楼  ⑤杭州西湖

      示例:承天寺——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2) 【拟写广告】承天寺入围“文化名人苏轼十大旅游名片”的候选名单,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拟一条广告语以吸引游客。
    3. (3) 【巧联妙对】有人根据本文意蕴,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

  • 1.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1) 下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1. 比较阅读语段一和语段二,完成小题。

    【语段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语段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1) 下列各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3) 阅读语段二,结合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4. (4) 语段一和语段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 1.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巨著,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三十年的结晶,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该书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读来趣味盎然。 B . 《记承天寺夜游》是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写的,该文熔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环环相扣,抒发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情感。 C . 消息是迅速、详细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的正文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D . 教师节来临,林涛同学给老师的贺卡上写道:“敬爱的老师,三尺讲台播智慧,一支粉笔写春秋。您辛苦了,高足林涛祝您节日快乐!”这句话符合语境,表达得体。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