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八上·吴兴期中)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消息通常由标题、电头、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B .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它的作者是茨威格,他是俄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传记作品《伟大的悲剧》。 C . 《三峡》选自《水经注》,是南朝梁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一篇地理游记散文。 D . 《藤野先生》中,鲁迅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不是看电影事件,而是希望通过文学拯救国民麻木的灵魂。
  • 1. (2022八上·资中期中) 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是新闻体裁中的新闻评论,新闻评论也是议论文。 B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C .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文章先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丑陋,再写他非同寻常的眼睛,这篇传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D . 鲁迅,被誉为“民族魂”,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文章《藤野先生》选自《呐喊》。
  • 1. (2022八上·金华期中)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B .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黄庭坚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C .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 D .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选自《呐喊》。
  • 1. (2022八上·桐梓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人物传记,是澳大利亚的作家艾芙•居里的作品。       B . 苏轼,字子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是他贬官黄州时所作。 C . “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D . 《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甲]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王建

    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

    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

    [乙]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文整理王建组诗时,发现这两首同为秋夜寄友的诗,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三、四两句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锦诗之美

    一记敦煌研究院女院长樊锦诗

    羽毛

    樊锦诗,一个女人的名字,让人联想到锦缎,诗歌,华丽纷披的美丽。四十余年过去,她的名字,却在大风沙里成长为一种精神。

    四十余年前,樊锦诗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这个面容清秀的姑娘,把父亲劝阻的信压在箱底,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执意来到敦煌研究院工作。

    文艺片里的丝绸之路,总看见快乐的西部人弹着冬不拉,唱着小调,漂亮的女子献上白的哈达……这不过是真实的谎言,西部人把生活的背景归纳成两个字:荒凉。

    那时,戈壁滩人烟稀少,走上几十里路也碰不见一个人,沙子的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低达零下30摄氏度。莫高窟极尽辉煌,鬼斧神工,洞外却是灰土蒙蒙,孤苦伶仃。人总要走出艺术的洞,柴米油盐地生活啊。

    水是碱性的,樊锦诗总洗不干净头发,没有房子住,就在附近的小庙凑合,土炕土凳土桌,吃饭的时候起风,灰尘就呛到肺里。一个月也去不了一回城里,读书读报简直是奢侈。有晚洞外传来狼啸。她吓得整晚睡不着,次日才发现,洞外原来拴着一头不安分的驴子。

    那时她也不过是个小姑娘,单调寂寞的日子几乎让她窒息。但她不走。敦煌壁画的大气之美使她折服,而壁画雕塑自然的老化破损、被盗窃的空白痕迹更使她心疼,迫使她留下。她要以自己柔弱的坚韧保护敦煌。

    多年来,樊锦诗沉浸在石窟考古研究工作之中。保护、研究、思考、发扬画在石头上、刻在窑洞里的大美,乐不思蜀。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这些年,樊锦诗把自己的先生也拽到了敦煌,风雨兼程,同甘共苦。

    流年似水,青丝变白发。听说有些女同学信誓旦旦要来敦煌,樊锦诗就紧张:“人很难真的和艺术过一辈子。我怕她们太苦……A.回头一想啊,我是三不像。一不是管理出身,不像院长;二没有坚持专业,耽搁了北大那几年;三不是贤妻良母,孩子受了很多委屈,亏欠家庭太多。”

    那场特殊的媒体见面会,就在石窟之外。樊锦诗扯扯普通的青布罩衫,如同邻居慈祥而抱愧的老太太。旁边的听众却在感叹:“B.一个地道的女人,完全是浓重的西北口音了。

    那她为何坚持留下?

    “你们看夜色中的莫高窟,宁静、圣洁。我老说有一种魅力,一个极大的吸引力在吸引着我。愿意留下,死心塌地地留下,慢慢就上升为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保护不好真是千古罪人。”“很多人都这样,一些老先生,像常院长、段先生他们来的时候,有的比我还小,20岁左右。然而来了以后,一辈.子默默无闻,遭遇坎坷还继续去画画,还是一丝不苟地画。他就觉得这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没有这部分,他就没支撑了,而且他画的时候也是在跟古代的艺术家交流。震撼在哪儿呢?奥妙在哪儿呢?神秘在哪儿呢?就是他们的工作。就是用他们的青春,用他们的画,一点一点地实现人生价值。现在都年老了,八十岁、七十多岁。还想着敦煌,还要回来。他就觉得这是他真正的家。”

    听她坦然安静地说着这话,将四十余年的艰辛和孤独轻轻带过,听众心里各是滋味。戈壁风沙龙卷虎啸,改变了她的吴侬软语、青丝春颜,却赠予她别样的洒脱和旷达,和常人不能体验的幸福。

    西部人称敦煌研究院的这位女院长是西部守护神。只有神,才有这样的意志。

    月光下的她,不是神,如诗歌,如锦缎,具有华丽纷披的美丽。

    (选自《江淮文摘.人物》,有改动)

    1. (1) [溯源·说“名”解字]同学们利用互联网和古典文献,查找“锦诗”二字的本义。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请阅读全文,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分析“锦诗”这一名字背后的美好寓意。

      锦:金文 (金,金丝金线)  (帛,纺织品),表示以金丝代替蚕丝纺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用金丝线织成的闪光绚丽的织品。

      诗:说文解字(言部)诗,志也。从言,寺声。《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锦诗:

    2. (2) [观事·识“名”品文] “锦”字绣出了樊锦诗院长身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事迹。小语在观其事例的过程中,对文中画波浪线的事例产生了以下疑问,请你结合语境及知识卡片对此进行解疑。

      原文:土炕土凳土桌,吃饭的时候起风,灰尘就呛到肺里。一个月也去不了一回城里,读书读报简直是奢侈。有晚洞外传来狼啸。她吓得整晚睡不着,次日才发现,洞外原来拴着一头不安分的驴子。

      小语质疑:我认为这些事例选得不够好,不够典型,描写又太细碎。

      我的解疑:

      知识卡片

      典型事件能够高度概括矛盾冲突,是能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作品主题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事件与细节。

    3. (3) [读志·识“名"解人]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为心声。本文直接引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有什么作用?请从A、B画横线处任选一句进行分析。

    4. (4) “诗”字彰显樊锦诗院长身上“敦煌人”的精神。你认为本文樊锦诗院长的精神与下面哪个人物最相近?请选择并联系本文,结合教材或课外名著,阐述理由。

      A.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

      B.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C.居里夫人(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D.毛泽东(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理由:

  • 1. 文学常识填空。
    1. (1) 列夫·托尔斯泰,(国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复活》等。
    2. (2) 文中提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国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白夜》《》《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 1. 请根据你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结合课文内容选择下联,评价一下列夫·托尔斯泰。

    上联:一声怒吼斥沙皇

    下联:     (填选项号)

    A . 三尺侏儒相貌丑 B . 满腔热血唤和平 C . 无私心底天地宽
  • 1.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微笑的魅力在于可以表示——我很喜欢你,见到你我很高兴。①那发自内心的微笑就像一缕春风,冰雪也能使之融化。②即使长相平凡的人,微笑时给人的感觉也会美不胜收,因为微笑体现了人善良温和的一面,当人的内在美德通过微笑得以体现时,怎么会不美呢?③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美丽充满自信。可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淡漠,人们仿佛挤不出时间微笑,或只为工作需要而微笑。终于,     

    1. (1) 语段中,有一句与文章中心不一致,这句话是: 。
    2. (2) 第②句中有一个成语使用不当,应将“”改为“”。
    3. (3) 第③句中横线处应该填:
  •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______ (hàn)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______ (xī)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 , 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______ (zhu),它像金刚 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 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1.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hàn)首低眉

      (xī)利

      ③甲 (zhòu)

    2. (2)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锃 (A. zèng B. zhēng )

      ②弹 (A. tan B. dàn)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