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昆明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1) 南南同学在默写时,把颈联中的“萋萋”写“凄凄”,请你结合颈联的景物特点向他解释为什么这里要用“萋萋”。
    2. (2)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 1.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2.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心远”指什么?
  • 1.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 ,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 ,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 , 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 ,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③《招隐》:左思写的表达隐居乐趣的诗歌。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今浙江嵊州市。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③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念:竹柏影也   盖:

      ③经宿方       至:④人问其     故: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 (3) 【甲】文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 (4) 【甲】【乙】两文都写了月色、月夜,描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 1. (2024八下·石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1) “征蓬”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2) 颈联“直”“圆”用得十分传神,请你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
  • 1. (2023八上·临湘期末)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试分析颔联中“感”和“恨”的表达效果。
    2. (2) 这首诗是杜甫诗作中的名作,写于作者困居长安期间,试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 1. (2023八上·雅安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雨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2) 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 1. (2023八上·钱塘期末) 班级开展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我的蟋蟀,请你晚点来

    空河

           ①我总能碰见蟋蟀。

           ②我家在二十五楼,离绿化带很远,离种花人家的阳台也远。门窗时常紧闭,但就是会从客厅的某个角落里突然蹦出一只蟋蟀,小小的、黑褐色的,沉默地歇在木地板上。

           ③我对蟋蟀的处理方式,可能更人道一些。在胆子大的时候,我会努力用扫把将它赶出家门,希望它学会从安全通道下楼梯,重新回到土地上。碰上不合作的蟋蟀,我便敞开阳台门,期待它怎么来就怎么回。

           ④在我的家乡,传说逝去的人如果想回家看一看,就会变成蟋蟀,因为它小而常见,行动又迅速,回家偷偷看上一眼,过夜就会离去。

           ⑤这个奇怪的说法是妈妈讲给我听的。夏日夜里,我们常常大开着窗户看电视。一天晚上,电视机后面突然传来蟋蟀的叫声。妈妈在电视机后面找来找去,直到那只蟋蟀自己蹦出来,落在窗户边上,半透明的翅膀不断抖动。我吓得跳上沙发,催促妈妈快赶走它。

           ⑥妈妈笑了笑,找来塑料袋,轻轻地把蟋蟀一兜,望着窗户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换了鞋下楼,把它放到小区的绿化带里。如此大费周章,并不是城市居民对待恼人生物的惯常行为。这时,妈妈便给我讲了那个奇怪的说法:“到家里来的蟋蟀和蚂蚱,都是记挂着你的逝者变的。”可是这个说法太单薄了,我笑她迂腐,并没有放在心上。

           ⑦又有一次,已经入冬,客厅的窗户也不常开,一只蟋蟀忽然出现在客厅正中央。那是一只特别的蟋蟀,个头儿很大,而且是灰色的,灰得像老人的头发。妈妈盯着那只蟋蟀看了很久。蟋蟀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像是走到那儿就已经耗光了力气。

           ⑧妈妈开口时声音很轻,她对着蟋蟀说:“爸爸,是你来看我了吗?我过得很好,你不用担心。你往前走吧,别再担心我们。”

           ⑨那是个有些荒诞好笑的场景,但我缩在沙发上,安静地看着。因为妈妈的声音太柔和、太真挚,好像外公真的坐在客厅里,正面对面地听着。

           ⑩外公去世得早,很突然,送进手术室前就已经昏迷,没能留下一句告别的话。留下来的,只有藏在妈妈钱包里的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

           ⑪有一年夏末,我回老家看望外婆。外婆一个人住在山里,田里遍地都是活儿。她干活儿的时候,我便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或者坐在院子里看书。那只蟋蟀出现的时候,我像有种特别的感觉,抬了抬头。

           ⑫蟋蟀离我大概三米远,停在院子里的一小块苔藓上,触须轻轻地摇动着。我屏住呼吸,悄悄站起来,而它跟着我微微动了动。我突然想起妈妈的话,慢慢走到另外一边。那只蟋蟀竟然也转了过来,头一动不动地冲着我。

          ⑬我静默地杵在那儿,有两个字悬在我嘴边,却迟迟没有说出来。外婆回来的时候,我赶忙指给她看那只奇怪的蟋蟀,又说起妈妈告诉我的传说。外婆怔了一下,而后拍着我的肩膀笑道:“别怕,别听你妈胡说,外面太阳晒,快进屋去。”她径直走进里屋,对着外公的遗像念叨起来。

          ⑭几年后的秋天,我去日本出差。我趴在小桌前看文件,一抬头时,只见一轮明亮又清冷的圆月,静谧美好,却悬在他乡的夜里。我正要低头,瞥见一点儿黑色,窗台上竟然停着一只小小的蟋蟀。

          ⑮我已经格外熟练,用便利店的口袋把它套进去,打一个结,拎着下楼。我走到河边,把口袋轻轻地抖开,蟋蟀趴在袋子底,一动不动。“走吧,”我小声对它说,“你是不是听不懂中文,认错人了呀?”

          ⑯草丛中各种虫鸣此起彼伏,夏夜晚风送来身后游人的笑声和食物的香气。我蹲在月亮底下,它朗照着我,我看着蟋蟀。终于,它猛地一跳,消失在黑暗里

          ⑰我没有起身,而是拿出手机给妈妈打电话,叫她去阳台上,和我一起看月亮。

          ⑱我的蟋蟀,请你晚点来。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 (1)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我”或母亲与蟋蟀的故事,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一个夏天的晚上

      入冬时分

      有一年夏末

      故事

      母亲把蟋蟀放到绿化带,并告诉蟋蟀的传说。

      “我”在日本看到蟋蟀,放走了它。

    2. (2) 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①我静默地杵在那儿,有两个字悬在我嘴边,却迟迟没有说出来。(请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②外婆怔了一下,而后拍着我的肩膀笑道:“别怕,别听你妈胡说,外面太阳晒,快进屋去。”她径直走进里屋,对着外公的遗像念叨起来。(既然外婆认为妈妈在胡说,为什么又要对着外公的遗像念叨?)

    3. (3)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写到了月亮,请分析“月亮”的作用。
    4. (4) 比较联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本文更适合作下面哪篇文章的联读材料?请从选材内容、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等角度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①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②朱自清《背影》

    5. (5) 文中的蟋蟀,让人联想到法布尔的《昆虫记》,有人评价《昆虫记》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请你结合名著内容,谈谈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 1. (2024八下·开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太夫人① 以荻② 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 闾里③士人家借而读之,因而抄录。 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②荻:一种草本植物。③闾里:乡里,邻里。

    1. (1) 请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加点文言词语

      方法

      释义

      而后喻

      .

      参考成语:不言而喻

      国外患

      查阅词典:①敌人;②抵挡;③匹敌

      家贫无资

      .

      本义引申:《说文解字》解释为“资,货也 ”

      因而抄录

      课内迁移:或王命急宣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4. (4) 结合两文内容,分析甲文开头所举六位人物和乙文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
  • 1. (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1】    江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江汉: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本诗是杜巾五十七岁时所作,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②乾坤:代指天地。③永夜:长夜。④老马:典出《韩非子·说林上》中“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讨伐孤竹后,返回时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找到了正确的路。这里是诗人自比。

    【乙】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刑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②楚国:楚地,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③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①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假的美丽景象。

    1. (1) 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愉当的一项是( )
    2. (2) 诗歌常常借助富有特征的景物表达情感。甲诗颔联与乙诗《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均借“云”“月”抒怀。请依据诗句,完成下表。

      篇名

      景物

      诗人情感

      《江汉》(杜甫)

      《渡荆门送别》(李白)

      层云

      明月

  • 1. (2023八上·怀化期末) 【文化长廊】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三峡》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的水,突出其不同季节的特点。文章运用极富表现力的骈句和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B . 骈文起源于汉魏,盛行于南北朝。《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被称为南朝的“骈文双璧”。 C .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D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为八句,两句一联,计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