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高要模拟) 在社会生活中,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警示语。

    以上警示语启示我们(     )

    ①承担责任活出精彩②生命安全共同守护

    ③遵守规则敬畏生命④珍视生命养护精神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九下·苏州模拟)

    【法安天下民心所向】

    党和国家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和网信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此期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司法部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有关部门、企业、学校、家长和专家学者的意见。

    第一条为了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粮食安全保障立法纳入议事日程。

    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会后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第一条为了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上述两部法律在出台方面的共同之处体现了哪些道理?

    互联网在拓展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问题,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专章的背景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适时出台,对于构建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体系、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必要性。

  • 1. (2024九下·苏州模拟)

    材料一

    情境材料

    对青少年的启示

    2023年春季开学第一课就森林草原防灭火、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开展安全教育,筑牢安全意识。

    现实中,一些学生遇到困难,往往手足无措,一遇到失败就垂头丧气。

    在遭受欺凌时,可以保存好证据再报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小组交流时,对不合理的观点提出质疑

    (1)以上情境对青少年有何启示,请完成表格

    材料二   学习了相关法律后,同学们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靠个人自觉还是靠他人监督”展开了讨论,星星和元元两位同学代表各自小组陈述了观点。

    星星:无规则不自由,预防犯罪需要靠他人监督。

    元元:自由不是随心所欲,预防犯罪要靠个人自觉。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综合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选择其中一位加以评析。
  • 1. (2024九下·莒南模拟) 北京市教委和交管局共同主办的“知危险会避险”2024年春季开学交通安全第一课正式开播。海淀交警深入辖区中小学组织同学们观看直播,并以歌曲、有奖问答、情景剧等方式,生动有趣地讲述了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规避风险的方法。上述活动的开展(     )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学生的政府保护

    ②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生命安全意识

    ③能推动未成年人严格执法、维护交通安全

    ④说明遵守交通规则主要靠监督、提醒等外在约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九下·潢川模拟)

    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九年级(3)班以“寻红色记忆铸青春之梦”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了解立法历程】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是贯彻落实党在新时代对爱国主义教育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必然要求。

    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步审议草案会后通过中国人大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提出,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1)结合所学,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诞生过程中蕴含的道理。

    「探寻红色记忆」为响应习近平主席的殷殷期盼,本班同学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

    (2)请你向同学们推荐河南省的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为明确本次参观任务,请你完善以下参观方案并发放给同学们。

    活动主线:在讲解员带领下进行参观;开展红色小游戏;拍照留念

    注意事项:

    活动宣言: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铸就青春之梦」

    (4)青少年既是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重要适用对象,也是重要的践行主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 1. (2024九下·天桥模拟) 某小区广场舞的音乐声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休息,为此,居民向居委会反映。经居委会工作人员劝说,跳舞的居民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决定作出改变。几天后,跳舞的居民仍在整齐划一地跳着舞,但现场却听不到一点噪声,原来他们都佩戴了一副能同步接收舞曲的耳机。居民们纷纷点赞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

    跳舞的居民选用“静音模式”给我们哪些启示?(提示:请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 1. (2024九下·潮南模拟)

    材料一   网络用语i人e人,分别对应MBTI人格测试中的两大类型,i人指内向型人格特质,通常更加安静、沉默、不喜欢社交活动。e人指外向型人格特质,喜欢与他人交流互动,比较开朗、活泼。

    (1)请你为上述漫画中的“I人”提供一些交友方面的建议。

    材料二   近年来,刷短视频成为流行的娱乐方式。针对地铁上经常有乘客刷视频时旁若无人地外放声音的现象,北京、上海、佛山等城市以乘客守则、文明公约、管理条例等形式,明文禁止乘客在地铁上外放声音,但依然出现了如图中的情景。

    (2)运用自由与规则的知识,对图中小飞的言行进行评析。

  • 1. (2024九下·盐都模拟)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为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过程:

    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

    工委开展立法调研,听取多

    方意见,共同牵头启动爱国

    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

    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进行

    初审。会后在中国人大网

    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

    众意见。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1)结合材料,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出台过程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材料二   某校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学习宣传展板,让爱国植于心,践于行。参观完展板,同学们纷纷发展自己的看法。

    (2)运用所学知识,综合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发表你的看法。
  • 1. (2024九下·田阳模拟)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漠视规则、违反规则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因此,有人说,社会规则就是我们的保护绳。这个说法启示我们(     )

    ①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②社会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是自由的保障

    ③要自觉遵守规则                                 ④要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行动的准绳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 (2024九下·集美模拟) 漫画新版《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中的这条新规反映了(     )

    A . 规则和法律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 所有规则都是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 C . 我们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D . 规则可以根据生活变化不断调整完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61页